瑞典的垃圾不夠用 垃圾回收率高達99%
雖然全國50%的垃圾都用來違禁詞已過濾,但也僅僅占違禁詞已過濾廠實際處理能力的兩成。大量的產(chǎn)能被閑置,瑞典人想法設(shè)法地從國外進口垃圾。
一開始,他們瞄準鄰國挪威。但后來挪威自己投資建廠,利用垃圾來發(fā)電發(fā)熱。
這可動了瑞典的奶酪,兩國展開了激烈的“垃圾爭奪戰(zhàn)”。先行一步的瑞典更勝一籌。
曾有挪威官員層指責瑞典將違禁詞已過濾費用一再壓低,擠壓挪威的業(yè)務;但又架不住瑞典收費便宜,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本國的垃圾被運去鄰國,自己反而向英國進口垃圾來燒。
估計以后雙方的競爭會越來越激烈。數(shù)據(jù)顯示,北歐人一年生產(chǎn)的垃圾是1.5億噸,而北歐能源公司對垃圾的需求達7億噸。缺口如此之大,北歐人很是發(fā)愁。沒有垃圾,就意味著沒有燃料,城市供暖供電都會受影響。
反觀中國,每年產(chǎn)生近10億噸垃圾,大部分被掩埋掉,埋到無處可埋。若放在北歐,該是一塊多么大的肥肉啊!
除了挪威,瑞典每年還要從意大利、英國、荷蘭進口百萬噸垃圾,填補缺口之余,也能向這些國家收取可觀的垃圾處理費。怎么看都是一本萬利的買賣。
英國等國怎么就愿意充當冤大頭呢?辛苦分類打包的垃圾,成為他國工廠的原料,自己還要倒貼錢?
(英國被送往瑞典違禁詞已過濾的垃圾。圖片來源:BBC紀錄片《垃圾工》)
英國企業(yè)也很無奈。近年來,英國政府一直提高垃圾掩埋稅,填埋費用每噸100歐元,送往瑞典,處理費每噸40元,加上運費,也要低于本國的填埋費。誰叫自己技不如人呢?
瑞典人把垃圾生意做到出神入化,但他們并不滿足,立下flag:垃圾回收利用率要達到100%。未來還要徹底放棄石化能源。
可瑞典人民卻擔心本國垃圾分類回收做得太好了,會助長對塑料肆無忌憚地使用,國內(nèi)現(xiàn)在反而風行“極簡生活”,盡量減少生活垃圾,控制垃圾袋的使用,有人恐怖到一年只扔三次垃圾……
這樣一來,瑞典就更要依賴垃圾進口了。
眼下,每個中國人都可能要面臨垃圾分類的艱難。如果能在生活中實實在在感受垃圾分類的好處,能夠構(gòu)筑出像瑞典這樣美好的圖景,我想哪怕要經(jīng)歷漫長的憋屈、不自在和陣痛,也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