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第一面國旗是誰縫制的,縫制新中國第一面國旗背后的故事
宋樹信答道:“是。 ”
于是,這位中年人拍了拍宋樹信的肩膀,說:“你為黨立了一功呀!”
“當時,我激動得什么話也說不出來。”宋樹信回憶說:“事后才聽說,這位中年同志,就是當時北平市市長兼軍事管制委員會主任葉劍英同志。”
采訪中,宋樹信的二女兒告訴記者,還在她小的時候,家中書桌的玻璃臺板下,就常年壓著一塊紅緞面的工作證。 這個工作證就是當年為了方便宋樹信去籌備處送國旗,籌備處發(fā)給宋樹信的開國大典工作證。不過,遺憾的是,這個宋樹信非常珍愛的工作證,卻在“文革”當中散失掉了。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時,首都30萬軍民齊集天安門廣場參加開國大典。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按動電鈕,啟動廣場中央旗桿下的電動升旗裝置,新中國的第一面五星紅旗在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和禮炮聲中像一輪紅日冉冉升起。 看著這面大紅國旗,毛主席脫口說道:“升得好!”
宋樹信告訴記者,升上去的國旗是宋樹信監(jiān)制的那面拼接了五星星尖的紅旗。而另一面紅旗當時由聶榮臻元帥指示護旗的戰(zhàn)士用繩子系起,隱蔽在旗桿一邊。萬一電動升旗裝置出現(xiàn)故障,隨時準備改用人工升旗,保證做到萬無一失。
關(guān)于趙文瑞制旗的說法
趙文瑞手工縫制了新中國第一面國旗的說法,源于1992 年《北京日報》刊登的一篇名為《情篤意深繡國旗——記第一面五星紅旗的縫制者趙文瑞》的文章。
文中稱,解放前,趙文瑞是一名靠給人縫補漿洗維持生活的中年婦女。解放后,在人民政府的介紹下,她進了美術(shù)供應社,當了一名工人。
對于趙文瑞縫制國旗的情況,文章中是這樣寫的:“……9月21日,人民政協(xié)第一屆會議在懷仁堂隆重舉行。幾天后,大會籌備處的一位同志來到美術(shù)供應社,找到趙文瑞,把一份紅底五星的國旗圖案和制作的尺寸、要求交給她說:‘這是政協(xié)會議剛剛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式樣,這制作第一面五星紅旗的任務就交給你來完成吧!’……
“趙文瑞從前門外瑞蚨祥綢布店買來大幅的紅綢料和黃緞料,她仔細地反復地琢磨著如何裁剪好,如何縫制好。 按著政協(xié)會議公布的國旗制法的說明,她用黃緞子剪出兩顆大五角星、八顆小五角星,精確地貼在紅綢旗面的正反兩面,五角比齊對正。室內(nèi)沒有足夠大的桌面,她就趴在地板上一針一線密密匝匝地縫制起來。”
“10月1日開國大典這天,趙文瑞一清早就跟群眾隊伍涌向天安門廣場。 ……下午3點10分,當?shù)谝幻嫖逍羌t旗冉冉升起時,她目不轉(zhuǎn)睛地仰望著,不禁周身熱血沸騰,一顆心劇烈地跳動,簌簌的淚水模糊了眼睛。她激動、自豪,她親手縫制的第一面五星紅旗成了新中國誕生的光輝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