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雜交水稻測產突破1000公斤 袁隆平:雜交稻讓我沒時間變老
2019-10-23 13:45:43來源:四海網綜合新華社
關注3
第三代雜交水稻量產前景如何?
袁隆平希望明年能在海南制種
袁隆平表示,希望此次測產的品種早日通過審批,明年能夠在海南制種。
2011年,袁隆平領銜啟動第三代雜交水稻育種技術的研究與利用,并獲得了以遺傳工程雄性不育系為遺傳工具的雜交水稻育種技術。
截至2017年,雜交水稻在我國累計推廣超90億畝,增產9000多億公斤。按每人每天吃1斤米計算,雜交水稻至少可多養(yǎng)活50億人口生活1年。
焦點
第三代雜交水稻會很好吃
袁隆平此前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時介紹,上個世紀要解決溫飽問題,讓人們先吃飽,現(xiàn)在大家生活水平提高了,老百姓不僅滿足于吃飽,還要吃好。
“原來認為優(yōu)質和高產矛盾,其實不矛盾,只是難度大。”袁隆平說,去年在青島,他把團隊共同研發(fā)的超級稻給日本稻米協(xié)會副會長品嘗,對方稱“不錯、不錯,可以跟‘越光’媲美啊”。
據(jù)袁隆平介紹,日本有個水稻品種叫“越光”,在北京超市賣80元一斤,而他的團隊研發(fā)的超級稻畝產量遠遠高于“越光”。“‘越光’每畝地產量是800斤,我們超級稻是800公斤。”
袁隆平秘書、雜交水稻專家楊耀松介紹,他們在雜交水稻研究方面早已進行了戰(zhàn)略調整,雜交水稻不但要高產,還要優(yōu)質。對于第三代雜交水稻的口感,楊耀松表示同樣會很好吃。
* 聲明:本文由四海網用戶zhaoying原創(chuàng)/整理/投稿本文,生活百科欄目刊載此文僅為傳遞更多信息,幫助用戶獲取更多知識之目的,內容僅供參考學習,部分文圖內容可能未經嚴格審查,歡迎批評指正。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