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77歲曾走遍上海超級稻農(nóng)田 為你講述袁隆平和水稻的故事
1960年,袁隆平意外發(fā)現(xiàn)一株特殊性狀的水稻,為雜交水稻帶來了可能性。
1965年,袁隆平在14000多個稻穗中找到6株可供實驗的不育株。
14000多個稻穗中找6株,這需要極致的細心,和極大的耐心。
當時的人們不懂袁隆平在做什么,就覺得他是個無所事事、整日在田里晃蕩的頑固分子。
最開始的成果,并不如意:和常規(guī)稻對比,雜交水稻的稻谷產(chǎn)量反而減產(chǎn)5%,稻草卻瘋狂增長。
有人說風涼話,袁隆平不卑不亢,條理清晰地反駁:“表面上看這個實驗是失敗的,但本質(zhì)上我們是成功的,稻草增產(chǎn)證明了雜交水稻的優(yōu)勢,我們技術(shù)選擇不當,改進技術(shù),把這個優(yōu)勢發(fā)揮在稻谷上”。
目標清晰的人,哪有時間管得了別人的看法,他們只顧風雨兼程,一往無前。
一次不成功,就兩次、三次、五次,實驗到一百次總會出成果。秉持著這樣的想法,袁隆平和團隊研究的雜交水稻最終問世了。
這震驚了中國和世界,雜交水稻可增產(chǎn)20%,一年可以多養(yǎng)活7000萬人。這無疑讓在饑荒邊緣掙扎的中國人,大大松了一口氣。
不僅如此,袁隆平還把雜交水稻帶到了非洲,極大增加了非洲的糧食產(chǎn)量。至今,馬達加斯加的20000貨幣上,還印著雜交水稻。
年輕時,老師給袁隆平的評語是:愛好自由,習慣散漫。
那時候,別人出勤都打卡,只有他不打。打不來,這個愛好自由的人,哪能被打卡這種事束縛呢。
年輕時逃過了打卡,年老時卻逃不過帶團隊。同樣是個麻煩事。在一次采訪中,主持人問他:“帶的都是精英,精英難不難帶?”主持人剛問完,袁隆平抓耳撓腮,整個處于崩潰的邊緣……這精英得難帶成什么樣,把歷經(jīng)了風風雨雨的老人急成這個樣子。但每每提及成就,袁隆平就特別云淡風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