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嘉瑩生平介紹:中國最后一位女先生
不了解葉嘉瑩先生的人一定會問,葉嘉瑩是誰?
但是當你聽了她的一生,你一定會肅然起敬。
葉嘉瑩1924年出生在北京的一個書香門第,父親在航空公司就職,母親是一名老師。
葉家藏書豐富,葉嘉瑩幼年便讀完《論語》,9歲時,伯父葉廷乂教她念下人生第一首詩。葉嘉瑩自己也未曾想到,這隨口吟出的小詩,日后會影響她的一生。
1941年,葉嘉瑩17歲,已經(jīng)長成亭亭玉立的樣子。 也是這一年,葉嘉瑩考入輔仁大學國文系。
大二時,葉嘉瑩遇見了恩師顧隨。顧隨是著名的詩人和書法家,早年報考北大,校長蔡元培閱卷時發(fā)現(xiàn)他中國文學水平卓異,特意勸導他改報西洋文學,以求開闊空間,貫通中西。
顧隨畢業(yè)后在輔仁大學教書,桃李滿天下,除了葉嘉瑩,紅學泰斗周汝昌也是他的學生。
葉嘉瑩追隨顧隨學詩詞,常常是“心追手隨,一字不漏地記下先生所講”,四年下來,她記下8大本筆記。
后來,葉嘉瑩遠避臺灣,漂泊海外,輾轉幾十年,這些筆記一直隨身攜帶,從未丟棄。她說:“顧隨先生的筆記,是我一生保留下來的最寶貴的東西。”
王國維曾有一句感嘆,「天以百兇成就一詞人」。葉嘉瑩憂患不斷卻成就斐然的一生,正是這句話的注解。葉嘉瑩一生少有安穩(wěn)的日子,經(jīng)歷了3次大的災禍。17歲上喪母,晚年喪女。——臺灣作家龍應臺曾在《大江大海一九四九》中寫道,葉嘉瑩是「被時代踐踏、侮辱、傷害」的人之一。
1937年,北平淪陷后。葉嘉瑩父親因為公職隨政府開始轉移,家中只剩下孤兒寡母。母親因為終日憂傷得了腫瘤,舅舅帶著母親去天津動手術,可不曾想手術失敗,傷口感染,得了敗血癥。
重病中的母親執(zhí)意要回去看孩子一眼,被抬上了天津返回北平的火車,而遺憾的是,她最終也沒能再見到孩子,在火車上,永遠閉上了眼睛。那年,她17歲,少年喪母,如風中紙屑。這個時候唯有詩詞給予她力量,她寫下8首哭母詩排遣心底的傷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