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網首頁
當前位置:四海網 > 知識大全

馬斯克發(fā)布腦機接口系統(tǒng) “縫紉機”如何將線埋入大腦?

2019-07-18 10:16:27來源:四海網綜合

u=3986596274,2701037257&fm=11&gp=0.jpg

  腦機接口系統(tǒng)工作原理。

  不過對于這項技術的應用前景,也有業(yè)內人士提出了自己的擔憂,認為神經連接的侵入式方法有風險。

  據CNET的報道,卡耐基梅隆大學生物醫(yī)學負責人何斌支持以非侵入性的方式發(fā)展腦機接口。他說,如今一些癲癇患者植入了數(shù)十根電線來監(jiān)測大腦活動,但在普通人群中,這樣植入大腦的電線可能會造成風險或者潛在地損害大腦的工作。

  神經反饋Neuroboost的創(chuàng)始人、內科醫(yī)生菲利普海勒(Philipp Heiler)去年對商業(yè)媒體Business Insider表示,該系統(tǒng)存在風險。海勒說:“當醫(yī)生打開病人頭骨來整合腦機接口時,會有很多風險,包括腦損傷、炎癥和瘢痕的風險”。

  也是Business Insider的采訪中,在來自德國弗萊堡大學生物醫(yī)學微技術系的托馬斯斯蒂格利(Thomas Stieglitz)則直接指責Neuralink不切實際。他稱,Neuralink的長期目標聽起來好得令人難以置信。“我認為Neuralink的長期目標是不切實際的,或者至少以這種方式說出它們是不可信的,”斯蒂格利茨說,“除非所有這一切都很清楚,否則根本不可能將知識上傳到其他地方,然后將其上傳回大腦。雖然它可能會成為偉大的科幻小說,但實際上它只是胡扯”。“

  Neuralink成立于2016年,最初馬斯克以“醫(yī)學研究”的名義在美國加州悄悄注冊成立了這家公司。Neuralink最初目標是幫助人們處理大腦、脊髓損傷或先天性缺陷。這項技術可以幫助那些失去行動能力或感覺能力的截癱患者。但其長期目標為建立一個“至關重要的超級智能系統(tǒng)”,將人類與人工智能結合。

  馬斯克曾表示,該公司將致力于研究腦機接口技術,在人腦中植入電極,將人類大腦和計算機相連,未來可以直接上傳和下載想法。他們的目標是消除大腦與機器之間的隔閡:無需通過手機把想法傳達給另一個人,而是把想法直接從一個人的大腦轉移到另一個。

  腦機接口,常被簡稱為BCI。它是指通過在人腦神經與具有高生物相容性的外部設備間建立直接連接通路,實現(xiàn)神經系統(tǒng)和外部設備間信息交互與功能整合的技術。簡單來說,就是實現(xiàn)用意念控制機器。它意味著,人與機器的主要交互方式,除了手工輸入,以及近幾年興起的人工智能語音交互之外,還可以直接通過大腦向機器發(fā)指令。

* 聲明:本文由四海網用戶sunlu原創(chuàng)/整理/投稿本文,知識大全欄目刊載此文僅為傳遞更多信息,幫助用戶獲取更多知識之目的,內容僅供參考學習,部分文圖內容可能未經嚴格審查,歡迎批評指正。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