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網首頁
當前位置:四海網 > 知識大全

2019年七夕是幾月幾號?有關七夕的傳統(tǒng)習俗有哪些

2019-07-30 16:14:33來源:四海網綜合

  七夕節(jié)的習俗九:拜魁星

  民間傳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俏氖,想求取功名的讀書人特別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運亨通?菭斁褪强沸,廿八宿中的奎星,為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也魁星或魁首。古代士子中狀元時稱“大魁天下士”或“一舉奪魁”,都是因為魁星主掌考運的緣故。

  七夕節(jié)的習俗十:吃巧果

  七夕的應節(jié)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 巧果是油面糖蜜。《東京夢華錄》中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宋朝時,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若購買一斤巧果,其中還會有一對身披戰(zhàn)甲,如門神的人偶,號稱“果食將軍”。七夕巧果的做法是:先將白糖放在鍋中熔為糖漿,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勻后攤在案上捍薄,晾涼后用刀切為長方塊,罪尤折為梭形面巧胚,入油炸至金黃即成。手巧的女子,還會捏塑出各種與七夕傳說有關的花樣。此外,乞巧時用的瓜果也可多種變化。或將瓜果雕成奇花異鳥,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圖案,稱為“花瓜” 。

  七夕節(jié)的習俗十一:七姐誕

  廣州舊時過七巧節(jié)是非常熱鬧的。宋人劉克莊曾有詩詠道:“瓜果跽拳祝,喉羅樸賣聲;浫酥厍上,燈光到天明。”人們在節(jié)日到來之前,姑娘們就預先備好各種奇巧的玩品,用通草、色紙、芝麻、米粒等,制成各種花果、仕女、器物、宮室模型等物。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里浸,使之發(fā)芽,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為“拜仙禾”和“拜神菜”。七夕晚(廣州人多從初六晚開始至初七晚,一連兩晚),姑娘們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飾,連指甲也涂上了紅色,然后把早已準備好的各式物品,如古董珍玩、鮮花、時果以及脂粉等擺放在廳堂的八仙臺上,還要有一盞油燈放置在“仙禾”或“仙菜”中間。此時,有錢人家的廳堂布置得錦屏繡椅、富麗堂皇,一般人家盡量把廳堂擺設井然。一切都安排停當以后,姑娘們便焚香點燭,對星空跪拜,稱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連拜七次。此時,除了邀請親戚朋友前來作客以外,還要請鄰里中相識與不相識的姑娘們一起拜神,觀嘗巧藝與玩具,高高興興,熱熱鬧鬧,如巧藝與玩具受到越多人的稱贊,主家姑娘就越高興,越感到榮耀。廣州的姑娘們說,像這樣能在眾人面前展示手藝,一生是投有多少回的。拜仙之后,姑娘們手執(zhí)彩線對著燈影將線穿過針孔(古稱金針度人),如一口氣能穿過七枚針孔者被稱為巧手(得巧),穿不到七孔

* 聲明:本文由四海網用戶wyh原創(chuàng)/整理/投稿本文,知識大全欄目刊載此文僅為傳遞更多信息,幫助用戶獲取更多知識之目的,內容僅供參考學習,部分文圖內容可能未經嚴格審查,歡迎批評指正。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