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的在韓中國人日常:口罩短缺成最現(xiàn)實問題
楊曉光家小區(qū)的電梯間里放置了手部消毒液。受訪者供圖
在疫情即將擴散開來的關(guān)口,一些在韓的中國人選擇減少外出,閉門在家,但也有一些上班族不得不每日通勤,他們反應(yīng)更為迅速,更早就開始自我防護。
山東人黃曦2月1日從老家過完春節(jié)后飛回韓國,自我隔離14天后上班。她所工作的一家首爾媒體公司,200多名員工里有6位中國人。
每天早上,黃曦會從三站地外的家里搭乘20分鐘公交車前往公司,人擠人的空間里,她隨身必帶的物品包括:口罩、手部消毒液、一次性酒精棉片以及用于隔離的手套。
剛回韓國時,她把在國內(nèi)看到的嚴格防疫轉(zhuǎn)述給韓國同事,比如:開車途經(jīng)一些高速路口檢查站需要測量體溫,有的百貨大樓入口處也會有專人測量體溫。同事們想象不到,回應(yīng)的話語中帶著驚訝和疑惑,“啊,是嗎?”
31號患者與被放大的誤解
出現(xiàn)首例患者后長達一個月的時間里,韓國的疫情都相對平穩(wěn),一直維持在30例左右。直到2月17日,第31例患者被確診。
這名61歲的女性,是韓國“新天地教會”的教徒,患病后她曾兩次前往大邱參加禮拜,接觸信徒超千人。自此之后的兩周至今,韓國確診患者翻倍攀升。
來自韓國中央防疫對策本部的最新數(shù)字顯示,截至3月7日16時,韓國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7041例,在全球確診患者數(shù)量中僅次于中國。位于韓國東南部的大邱,成為疫情最嚴重的地區(qū),確診人數(shù)中的一大半病例,均與教會相關(guān)。
31號患者的消息在韓國媒體baoguang時,在大邱慶北大學(xué)讀博士的李思雨感覺,“快要暈了過去。”
長達一個月時間里,她幾乎都處于隔離狀態(tài)。1月中下旬,李思雨從上海轉(zhuǎn)機回河南老家過年,因當?shù)氐?ldquo;硬核防疫,20多天未出家門;2月5日回到大邱后,又開始14天的自我居家隔離。
李思雨說,原本以為自己終于要熬到頭了,沒想到出現(xiàn)了31號患者,這讓她的焦慮感一再增加,以至于不敢去看新聞中每日劇增的患者數(shù)字。
慶北大學(xué)的宿舍區(qū)也確診兩例患者,學(xué)校的食堂因此停用。朋友們得知她的情況,都來問她需不需要幫助,是否缺少食物或是防護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