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相親的那些事(3)

時間:2012-06-05   投稿:jiahuan   在線投稿:投稿

  夜里我躺在床上無法入睡,腦袋里亂糟糟的,想了很多,畢竟這關(guān)乎著我的一生。說句實話,對于明天的相親,我還是有些期待和憧憬的,同時又有些遲疑的忐忑不安,能談成,雙方都滿意自然是最好的,只是沒談成又該怎么辦,會不會很丟臉難堪?以前我從沒有想過要用相親來決定自己的婚姻,后來妥協(xié)了,奶奶年事已高渴望后代成家結(jié)婚是其中的一個原因,另一個是我已經(jīng)錯過對愛情充滿幻想和激情的年紀,我必須學(xué)會接受現(xiàn)實。偉大的愛情必然令人向往,卻又往往十分痛苦曲折,平淡的愛情才最真實,可以觸碰感受到,而不是天邊的月可望而不可及。

  說來很有趣,舊社會流行的父母之命、媒妁之約的相親婚姻,在我們新一代的年輕人觀念當中那應(yīng)該是舊社會的習(xí)俗、那更像是一個古老的儀式和傳統(tǒng),但事實的情況是現(xiàn)在的大多數(shù)農(nóng)村年青人依然沿用著舊社會的那些習(xí)俗,只是有略微的不同,父母和媒婆不再是起決定性的主導(dǎo)作用,父母更多的是起參考作用,媒婆要做的就是走家串戶、穿針引線,雖然還受家庭背景、現(xiàn)實生活經(jīng)濟等因素的影響,但年輕男女本身還是起相對主導(dǎo)作用的。大多農(nóng)村的青年男女,不得不用去相親的幾天甚至幾個小時的交流了解來決定其一生的婚姻和命運,過去在我看來很不能理解。但有一個更具有諷刺意味的社會現(xiàn)象是:相親后成婚的男女離婚率要遠低于自由戀愛后成婚的離婚率,特別對于如今的年青人而言更是如此,閃婚閃離,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們在拍戲呢。這也許就是封建社會的相親模式一直能在中國土壤生存的緣由把。

  【@3. 相親正在進行時 】

  第二天一大早,父親就開門喊我起床,讓我換上新衣服下樓吃早飯,等鳳嫂來了就出發(fā),我們村子到縣城還要坐半個多小時的長途客車。

  在汽車上的半個多小時對于我來說太短暫又太漫長,太短暫是因為我還沒有想好該怎樣去面對,哪怕車子在路上多停留一小會時間都是好的,時間最好被定格不流動就無需去面對了;太漫長是因為對于我而言,這一路就是一次內(nèi)心的折磨,人生有很多種第一次,第一次面對的時候肯定會有些迷茫失措。

  下了汽車的我略微松了一口氣,看了看汽車站旁邊的超市,我對父親說道:“老爸,我們該買些什么上門么?帶些煙酒、水果?” 父親顯然早有打算,低頭對我說:“額,東西肯定要買的,多少要意思意思下,心意到了就行了。 煙酒就算了,檔次低了平白讓人瞧不起,檔次高了,萬一談的不…” 下文就沒了,其實我也明白父親的意思,所以沒再多說什么。父親讓我和鳳嫂在外面等一會,他自己則進去買水果了。

提示:試試"← →"鍵可實現(xiàn)快速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