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網(wǎng)首頁

葫蘆娃之父離世 網(wǎng)友紛紛留言送別

2019-05-15 10:59:24來源:新華網(wǎng)

  晚年還在關注動畫事業(yè)

  中國動漫史料研究專家李保傳和胡進慶認識得比較早,在他眼里,胡進慶是一個性格非常開朗的人,“我曾經(jīng)把他比喻成葫蘆兄弟里的藍娃,特別活潑,又身懷絕技,在團隊中不可或缺。年輕的時候,胡老師跳舞特別好,在單位里絕對是舞林高手。”

  李保傳每次去看望他,他都會把動畫歷史上的一些細節(jié)講給李保傳聽,希望后人能還原一個真實的歷史。從中能夠深切地感受到他對年輕后輩的提攜和幫助。

  退休之后,胡進慶雖然離開動畫多年,但平時一直用電腦去關注著當代動畫的發(fā)展,甚至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議,但由于他晚年生病,不能夠出來走動,發(fā)出自己的一些觀點和聲音。所以,他特別希望別人去他那里陪他聊聊天,一起交流。

  ●一部好的動畫片,應該有趣、驚險、幽默,但最重要的,一定要有內涵。

  ●我以為靈感不光是科學家有,藝術家有,其實人人都有。只要對某個問題有所思考和努力的人,都會遇到“靈感之神”的拜訪。

  ●對我?guī)资陝?chuàng)作所追求的美術片總體藝術風格,要我做一個自我概括的介紹,我沒有認真思考過。但我可以用很直覺的字眼說出自我感覺中一貫的藝術感覺:“細巧”

  ●我搞了一輩子剪紙片,同是剪紙片可以變化無窮。

  ●再想搞較長的藝術片,人力物力都很困難,拯救剪紙片迫在眉睫。

  以上內容摘錄自《金柏松訪胡進慶》、《美術片六導演訪談錄》等材料。

  在一個時代創(chuàng)造了藝術商業(yè)兼具的作品

  在胡進慶的所有作品中,動畫片《葫蘆兄弟》是觀眾最為熟悉的一部。究其原因,李保傳認為:這與該作品誕生的時代環(huán)境密切相關。“這是一部為了應對國外動畫的市場沖擊而產生的作品,本身有著一定的商業(yè)目的,具備了一些必要的商業(yè)元素。”并且,這是一部系列片,“系列片更重要的是要講故事,而且是連續(xù)性的分集敘述,給觀眾留下懸念和期盼性,印象自然深刻。”

  與《葫蘆兄弟》善于講故事不同,胡進慶之前的短片更多地傾向于藝術性的探索。作為新中國培養(yǎng)起來的第一代動畫藝術家,胡老師秉承了“不重復自己,不模仿他人”的創(chuàng)作理念,呈現(xiàn)出的每一部作品都風格各異,有所創(chuàng)新,比如《草人》《鷸蚌相爭》等。李保傳說,如果你要談藝術、談創(chuàng)新的話,這些影片的藝術格調都是非常高的,“胡老師把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意境,通過動畫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都是非常精致的藝術作品,水墨剪紙的拉毛工藝,還申請了國家專利,開發(fā)成一些出口創(chuàng)匯的衍生產品。”

  李保傳認為,如果從藝術價值衡量,這些短片的藝術價值要高于《葫蘆兄弟》,但是《葫蘆兄弟》所帶來的其他價值,又是這些短片所不具備的。簡單來說,僅此一集的藝術短片很難形成必要的IP效應,《葫蘆兄弟》從最初劇集到續(xù)集的開發(fā),吸粉無數(shù),這一點也是同時期其他短片所不具備的。

  因為退休過早失去創(chuàng)作機會

  胡進慶的動畫作品在國內外都拿過不少大獎,比如1984年的水墨動畫片《鷸蚌相爭》獲第四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美術片獎、第34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jié)短片銀熊獎;1990年《強者上鉤》獲得日本廣島第三屆國際動畫電影節(jié)E組一等獎等。李保傳說,因為他拿獎太多,在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有了“獲獎專業(yè)戶”的稱號,作品深受國內外觀眾喜歡,“他在晚年的時候,曾經(jīng)收到來自世界各地的賀卡,有幾麻袋那么多。”

  不過,李保傳覺得遺憾的是,因為工作體制的關系,胡進慶在人生最好的時候退休了。如果在國外,60歲左右是動畫藝術家創(chuàng)作的最好年齡,動畫是一項勞動密集型工作,需要專業(yè)的團隊、制作設備、環(huán)境等,這些條件都隨著退休而沒法實現(xiàn),藝術生命基本就終結了。假如按照國外的創(chuàng)作機制,胡進慶的藝術應當還會有一個更大的飛躍,拿奧斯卡也不是沒有可能。

  剪紙片沒延續(xù)下來是動畫片發(fā)展必然?

  剪紙動畫和水墨動畫都是中國動畫的一大特色,但是這兩種藝術在今天的動畫創(chuàng)作中并沒有延續(xù)下來。李保傳認為,不是只有水墨剪紙動畫,傳統(tǒng)水墨動畫也是如此,就像國畫一樣,現(xiàn)在欣賞國畫的群體少了,剪紙或者水墨動畫,在那個時期是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性,但放在今天與當前觀眾的觀影體驗不太符合,尤其是現(xiàn)在的動畫多有產品屬性,剪紙動畫很難適應當前市場。

  動畫電影《美食大冒險之英雄燴》導演孫海鵬也贊同這個觀點,“現(xiàn)在主流動畫的風格是各種風格淘汰融合演變出來的。雖然我們的前輩曾經(jīng)做出藝術水準那么高的動畫,但是現(xiàn)在國產動畫都往工業(yè)化方向發(fā)展了。”用剪紙或水墨形式做成短片沒問題,但做成長片,觀眾可能會膩,接受度不高,相對于現(xiàn)在的主流動畫缺乏競爭力。

  孫海鵬還補充道,之所以過去的動畫沒有延續(xù)下來,還有一部分考慮到成本。過去的水墨、剪紙動畫在制作的時間成本上要遠高于目前的電腦CG,“CG動畫很多工作是交給機器的,隨著技術發(fā)展,CG動畫的效率還在不斷提高,成本會不斷下降。水墨或者剪紙動畫由于更多的是靠人來執(zhí)行,成本下降的空間非常小。”大概十幾年前,國內曾有一陣子特別流行用CG制作水墨動畫。不過孫海鵬透露,幾年后就沒人再玩這種風格了,“一旦數(shù)量多起來,觀眾會膩。”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