貸款養(yǎng)200條流浪狗 做慈善也要量力而行
負債
他貸款高達五六十萬,父母已累計幫他還了10萬元
“如果不是他養(yǎng)狗,我們一家日子很好過,現在全家都陷進去了”
5月16日下午4點,紅星新聞記者來到位于快活林6組的小天使動物保護中心基地,這個點,正是張凱的喂狗時間,一個多月前,工人辭職,他不得不每天親自喂狗。
看到他來喂食,狗狗一哄而上圍著他,叫個不停。“兩百多只狗,每天要喂3袋狗糧,40斤裝,150元/袋。”張凱說,養(yǎng)狗耗資巨大,他給記者算了每月的花費,三個場所租金3380元,兩個工人工資6000元,狗糧13500元。“保守估計怎么都要2萬元,前提是狗狗不要生病。”張凱說,為了省錢,他現在學會了給狗打針。
張凱一個月工資四五千元,有3000元交回家。從去年年底,每個月有幾千到1萬多元不等的愛心捐款,悉數投入進去,都不足以維持基地運轉,2017年,張凱在民生銀行貸了第一筆款,20萬,用于養(yǎng)狗。“當時沒想那么多,想著很快就能掙錢還上,除了工資不是還有一個旅行社么?”張凱說,沒想到資金缺口越來越大,旅行社疏于管理,營業(yè)額僅夠發(fā)員工工資,他不停地貸款,拆東墻補西墻,不僅向銀行和小貸公司貸款,還透支信用卡。截止今年年初,他已負債60多萬元。
過年期間,面對不停的催債電話,他把手伸向了父母的養(yǎng)老金,偷偷從爸爸卡中取走了2萬元,在父親追問下,他道出了資金鏈斷掉的實情。
“我們知道他在養(yǎng)狗,可是不知道他養(yǎng)那么多狗,已經到了貸款負債的地步。”張凱母親黃明淑說,她今年69歲,老伴70歲,退休前都是國企職工,退休工資每月三四千元,退休后她在中介房產公司上班,而老伴被聘在一個技術公司。
“老伴今年70歲,本來想今年不干了好生休息,可為了還兒子的賬只能接著干。”黃明淑說,到目前,兩人已經累計為兒子還債10萬元。
張凱的一個記賬清單顯示,他有51萬元的貸款,記者在張凱的手機中看到光大銀行、交通銀行、亞聯財、凡普金科等多個金融機構的催款信息。“現在每個月還2萬元。”
黃明淑說,張凱把心思都放在狗上,每晚兩三點回家,媳婦跟他鬧離婚。“如果不是他養(yǎng)狗,我們一家日子很好過,現在全家都陷進去了”。5月17日,記者撥打張凱妻子電話求證鬧離婚一事,不過電話一直無法接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