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網(wǎng)首頁

成都發(fā)現(xiàn)唐代城墻 成為研究不可多得實物資料

2019-05-21 10:08:53來源:新浪網(wǎng)

  唐代成都商業(yè)繁華,尤其安史之亂以后開始有“揚一益二”之稱。然而這段揭露出來的唐代城墻,卻在唐代素面磚之外,看到不少漢代及六朝時期的花紋磚,這又是何故呢?江滔透露,唐代羅城雖然從此奠定了成都的城市格局,但羅城的修筑時間其實非常短暫。工期緊、材料短缺,歷代墓葬及古建中的花紋磚石,也不得不被“有效利用”。

  原來,唐代四川因為靠近西南邊陲之故,在唐中期以后就經(jīng)常受到南詔國的侵襲。在羅城修筑之前,南詔三次攻到成都城下。公元829年,南詔軍隊離開成都時“大掠子女百工數(shù)萬人及珍貨而去”;公元870年,南詔國君親自率兵深入川西,圍攻成都城長達(dá)30天之久。南詔每次入侵,成都周邊居民便擁入成都避難,成都城不大、且無完善外郭的弊病就顯露出來。

  公元875年,高駢被任命為節(jié)度使,次年便上書皇帝,請求重修成都城池!度珪囄闹尽吩涊d高駢筑羅城的原因,“臣今欲與民防患,為國遠(yuǎn)圖,廣筑羅城,以示雄圖。將謀永逸,豈憚暫勞。”史料記載,唐代羅城的修筑只花了96天,周長25里,城墻外表第一次使用磚砌,城墻上還修建了用于守城的城樓、庫房、通道,城墻頂部外面修娶媳婦兒墻等,從此防御能力大增。在修建的過程中,高駢“悉召縣令賦役”等,而且他還制定了嚴(yán)格的制度,“吏受百錢以上皆死”。此外,筑城所需要的磚石,除了歷代的墓磚和唐磚,通錦橋附近的佛教寶剎凈眾寺(明代更名為“萬佛寺”)的塔磚,也被拆來用于筑城。

  江滔介紹,成都羅城的修建,堪稱成都城市發(fā)展史上的大事。在秦滅巴蜀以后,張儀在公元前310年在成都先后修筑大城和少城,但東晉桓溫滅成漢政權(quán),拆毀了少城。隋朝蜀王楊秀在原少城的基礎(chǔ)上增筑了南、西二隅。但是到了唐代,楊秀所筑新城逐漸毀圮,只剩下了子城。因此高駢出任節(jié)度使時,首要任務(wù)就是修筑城池外郭羅城。為讓城池有護(hù)城河,他還改道郫江為清遠(yuǎn)江,在羅城西面利用原來的部分小溪開挖了一條西濠,讓成都城墻外有了完整的護(hù)城河。北京大學(xué)教授孫華曾經(jīng)根據(jù)史料,勾勒出唐代羅城的大概范圍,即北至府河、南至南河,東至東校場,西至中同仁路一線。

  從上世紀(jì)90年代開始,成都城市考古先后在這條線上發(fā)現(xiàn)了近10處唐及五代的城墻。這些城墻遺存勾勒的范圍,與孫華教授梳理的羅城范圍大體一致。而此次通錦橋唐代城墻的發(fā)現(xiàn),其在此內(nèi)縮的修筑形態(tài),也與史料記載相符。

  記者了解到,這處城墻遺址,因為對成都古城墻不同時期的變遷過程、位置及修筑方式提供了補充資料,且是研究成都城市與社會面貌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已確定將在未來原地保留,成為一處城市記憶的景觀,讓文物融入當(dāng)代生活。

相關(guān)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