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網(wǎng)

伊藤美誠受"陰間教育"長大?節(jié)目中直言媽媽像魔鬼

2021-08-09 16:12:09來源:四海網(wǎng)綜合

  “丑。大頭。蛇精。傲慢。嘴硬。表情瘆人。悲慘童年。陰間教育……”隨著東京奧運會落幕,對于日本女隊頭號單打伊藤美誠的這些批評聲逐漸退潮。

  伊藤美誠和水谷隼在奧運會乒乓球項目混雙決賽中,戰(zhàn)勝了中國的劉詩雯/許昕。伊藤在賽場上的表現(xiàn)引發(fā)爭議。中文網(wǎng)絡輿論場上對于她的厭煩情緒迅速發(fā)酵。

112.jpg

  直到女單半決賽,中國小將孫穎莎4-0“打哭”伊藤,網(wǎng)友直呼暢快。5日晚上女乒團體決賽第二場,“莎氣藤藤”再次上演?吹剿1-3落敗吃癟的樣子,網(wǎng)友們樂了。"孫穎莎暴扣"伊藤美誠沖上熱搜。

  伊藤美誠在國內輿論中被吐槽最多的是,發(fā)球像“作法”。有人說她的起手勢像《葫蘆娃》里的蛇精。賽場之外,各路媒體渲染她從小接受“洗腦教育”,加上網(wǎng)友們的造?駳g,她的話題度飛升;祀p決賽之后的意難平,讓孫穎莎和伊藤美誠的對決承載一種“降妖除魔”的期待,國乒“借身報仇”的劇情也讓人熱血沸騰。

  就是不喜歡伊藤美誠,可以嗎?當然了,每個人都有情緒自由。但是伊藤美誠現(xiàn)在的輿論形象,與她本人的差距有多大?不弄明白這一點,我們永遠也無法了解,中國女乒打敗了一個怎樣的伊藤美誠。未來又面臨多大威脅。

  孫穎莎打贏的是一個“嘴強王者”嗎?不是。

  乒乓女團比賽開始之前。網(wǎng)絡上流傳著伊藤美誠自稱“只發(fā)揮出兩三成水平”,“如果發(fā)揮全力的話可以戰(zhàn)勝中國選手”的報道。還有一些自媒體、加V微博號稱“伊藤美誠揚言要在團體賽復仇”。

  這樣的訊息給伊藤美誠塑造了一個“輸不起、找借口”的形象。“放狠話?多少斤兩?”——都想看伊藤美誠的臉被抽“腫”。

  但實際上,伊藤接受采訪時的原話不是這樣。

  根據(jù)《日本體育報》(スポーツニッポン)官方網(wǎng)站Sponichi Annex7月29日報道,拿到奧運會女子單打銅牌的伊藤美誠,對于輸給孫穎莎的比賽回應說,“接發(fā)球完全沒做好是失敗的原因。孫選手的發(fā)球質量相當高。雖然知道(她發(fā)什么球),但是沒有做好各種回球,這是失敗原因。腦子在轉,但(身體)沒有做到。”

  “即使輸了,也希望發(fā)揮全部的實力。沒能做到這一點很不甘。”說到這里伊藤美誠眼眶里涌出淚水。

  然后伊藤表示,“如果發(fā)揮全部實力,也不是不能戰(zhàn)勝的。”

  “然而,沒有能夠發(fā)揮全部實力時,就顯現(xiàn)出實力上的差距。(でも、全てを出し切れないときに実力差は出てしまう)”伊藤美誠強調的是,中國選手在實力上優(yōu)于自身,導致競技水平無法充分發(fā)揮。

  她舉了前兩天混雙的例子說,“混雙的時候(水谷)隼不是也說過,不發(fā)揮120%的實力就贏不了嗎?(對方是)不發(fā)揮100%實力就戰(zhàn)勝不了的選手。比賽場上,發(fā)揮多少實力是很關鍵的。今天(發(fā)揮了)大概20%至30%的實力——半決賽也是,3/4名比賽也是。”

  另外,伊藤美誠沒有說要復仇之類的話。

113.jpg

  順便一提,8月5日女團決賽,伊藤美誠1-3再次輸給孫穎莎。據(jù)《讀賣新聞》當日報道,伊藤賽后表示,“雖然很不甘,但(比賽)打得很開心。”

  伊藤美誠童年并不幸福?“陰間教育?”

  “(拿到銅牌)當然開心,但希望打敗中國選手拿到獎牌。除了金牌,其他的結果基本都一樣。”女單結束后伊藤表示。伊藤美誠一直以來的目標就是打敗中國選手。

  女單、女團伊藤連輸兩次后,很多中國網(wǎng)友玩梗“夜里想起媽媽的話,贏你的人叫孫穎莎。”微博、微信上還流傳著許多伊藤的表情包。但是說伊藤美誠童年不幸,被媽媽教育得心態(tài)畸形則沒有根據(jù)。

  在伊藤/水谷隼混雙奪金之后,伊藤美誠和母親伊藤美乃里(暫譯,日文原名:伊藤美乃り)很久之前在綜藝上的言論被剪輯傳播。

  伊藤美誠在節(jié)目中直言,媽媽“像魔鬼。”而母親也透露自己的育兒“秘方”。她會在伊藤淺睡眠時在她耳邊說“能打敗中國隊的只有你哦。”

  這些都是伊藤母女本人說的。但這是在綜藝節(jié)目,而不是新聞報道?陀^性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線,但日本綜藝節(jié)目則非常注重“談話是否有意思”。換句話說,要有節(jié)目效果。

  水谷隼總是強調自己不愛穿內褲,每次在節(jié)目上都要被主持人檢查今天有沒有穿。而日本另一位男單選手丹羽孝希,則因為瘋狂迷戀一個女子偶像團體而被熟知,甚至節(jié)目錄到一半就“溜號”去看她們的演唱會。

  經(jīng)觀察者網(wǎng)查證,那段廣為傳播的視頻,出自北海道電視臺(北海道テレビ)2016年6月里約奧運前夕播出的一檔節(jié)目,一個關于伊藤美誠的特輯。當年4月,15歲的伊藤在奧運預選賽上以4-2戰(zhàn)勝了日本國內公認的“桌球女王”丁寧,因此被認為奪金有望。

  “媽媽非常嚴格,我簡直不想把她當作媽媽,而是想叫她‘魔鬼’。”伊藤美誠在節(jié)目中表示。

  伊藤美乃里除了透露“淺睡眠‘洗腦’”的訓練方法,還說了一個更夸張的故事。

  美乃里介紹,在她還懷著伊藤美誠的時候,就每天觀看全世界的比賽集錦。同時她用廁紙芯做了一個彎曲的“傳聲筒”。邊看比賽,邊跟肚子里的伊藤美誠實時解說。實行“桌球胎教”。

  “如果是媽媽的話會這么(回球)哦,你的話會怎么打呢?”美乃里自稱還會這么和肚子里的孩子交流。

  主持人把這件事轉告給伊藤美誠之后,她也笑得停不下來。“有意思。這種事可真少見啊。”伊藤說。

  實際上,單親媽媽伊藤美乃里對待女兒不僅只有嚴格。她從伊藤兩歲起,就在訓練、生活上對伊藤無微不至,為伊藤的乒乓球事業(yè)奉獻全部。她可以說是伊藤在家門口奪取3塊獎牌的幕后功勛人物。

  伊藤美誠和母親的關系,可以看日本主流媒體的描寫。

  《朝日新聞》2016年7月24日報道稱,伊藤美誠的練習搭檔是母親美乃里。伊藤美誠一直到小學畢業(yè)為止,每天都要練球7小時,媽媽每天要喂好幾百個球。如果伊藤美誠哭了,就把她放在門外。“兩個人都是不服輸?shù)娜,如果不能接受的話,會在深夜起床,一起練習?rdquo;

  據(jù)報道,美乃里并不想把女兒訓練成“機器人”,而是培養(yǎng)她思考的習慣。伊藤美誠的基本原則也是“獨立思考”。即使是在前輩面前,伊藤也會毫不顧慮地說“我想這樣練”。打法上,伊藤不完全按照母親教的來。她自己曾經(jīng)說過“配合著身體成長,有適合的揮拍方法。”

  另一份全國性報紙《每日新聞》2021年7月29日報道稱,在伊藤美誠兩歲快到3歲時,美乃里有一次把餐桌當球桌發(fā)了個球,伊藤美誠回了一個好球。女兒自己說想練乒乓球,美乃里就對女兒說“要做的話,就要瞄準世界第一。”然后開始每天7小時以上的嚴格特訓,時常練到深夜。

  據(jù)報道,通過嚴酷的練習,母女二人“建立了無話不談的信任關系”。伊藤美誠小學時,父母離婚,母親將所有情況都和她說明。雖然生活很困難,但是為了伊藤出國訓練的費用(注:美乃里當時聽說中國有非常優(yōu)秀的兒童教練),美乃里同時打三份工,全部是為了伊藤美誠。“而母親的心思,伊藤選手也非常清楚。”

  2016年,伊藤笑著對媒體表示,“我的媽媽對我傾注了愛情,但她是個魔鬼。因此,即使別人對我多么嚴厲,我都覺得沒什么。”而美乃里說,“我好多次都想沖到球臺對面去抱抱美誠,但都克制住了這個沖動。但是,我希望幫女兒設計好以乒乓球為中心的人生。為此,我想把她培養(yǎng)成一個令對手完全無法預測回球的、‘怪物一樣的’選手。”

  中學時代,美乃里給伊藤請了專屬教練。從那之后,每當有國際比賽,美乃里必定同行給伊藤建議指導,還負責照顧伊藤美誠的飲食起居,自帶電飯煲、大米,給她制作飯團等伊藤最愛的食物。為了伊藤能喝到熱的味噌湯,美乃里則在球館現(xiàn)場制作。

  在與中國選手合練時,伊藤美誠也會主動拿出媽媽做的飯團給陳夢、馬琳等人分享。伊藤美誠只會一點中文,但借助翻譯和一點點英語,能和中國選手們交流幾句,比如喜歡的食物等等。馬琳吃著飯團,還開玩笑地和伊藤美誠說,“咋全是米飯,沒有菜!”

  第二天,伊藤美誠又給孫穎莎帶了肉飯團。伊藤說,昨天馬琳和陳夢說飯團味道淡,所以今天加重了調料,還特地加了牛肉進去。

  在今年7月播出的日本廣播協(xié)會(NHK)紀錄片《伊藤美誠,中國重生之旅》中,孫穎莎和伊藤美誠這對“宿敵”有一段相互評價。

  孫穎莎說,“伊藤選手現(xiàn)在的實力非常強吧。我們的年齡也是差不多,基本也是同齡人吧。所以我覺得我們還會一起這么打這種比賽很多年吧。”

  伊藤美誠說,“孫選手一旦決定了自己的打法,就會徹底堅持下去。她是一個大膽無畏的人。她是一個貫徹自己的乒乓球之道的人。”

  本屆奧運會上,從7月26日的混雙決賽,到8月6日的女團決賽,伊藤美誠奪得了3塊獎牌。但過程中,兩國媒體之間的回聲反復激蕩,夾帶著一些失實訊息,加大了輿論的烈度。

  例如,在伊藤美誠落敗之后,一些中文自媒體嘲笑日媒給她封的“大魔王”這個稱號。但經(jīng)觀察者網(wǎng)查證,這個稱號最早出自中國媒體。2018年11月,《環(huán)球時報》刊登一篇題為《警惕!日本女乒驚現(xiàn)“大魔王”》的報道,介紹僅18歲的伊藤美誠在瑞典公開賽上發(fā)揮驚艷,接連戰(zhàn)勝劉詩雯等4名中國國乒選手。

  又比如7月29日,許多國內媒體,不乏主流媒體報道稱“日媒吹噓水谷隼集齊奧運金銀銅,這個成就中國人沒有一個人能達到。角度清奇。”

  但經(jīng)觀察者網(wǎng)查證,日本媒體《桌球王國》報道強調,水谷隼是歷史上第一位獲得奧運單打、團體和混雙獎牌的乒乓球手。由于這三塊獎牌正好是金銀銅,所以報道內有所提及。混雙摘銀的劉詩雯/許昕沒有參加奧運單打,所以日媒選擇了這個角度來報道。

  伊藤單打輸球后,中文社交網(wǎng)絡上還有人制造失實消息稱伊藤美誠“推特發(fā)文稱中國為勝利不擇手段”,引發(fā)不少憤怒的聲音。后經(jīng)辟謠,這條推特并不是伊藤本人所發(fā)。不過這種類型的消息廣為流傳,側面反映了一些中國網(wǎng)友當時對于伊藤美誠的形象預期。

  奧運結束,圍繞伊藤美誠的爭議逐漸降溫。但這個20歲少女,承載日本乒乓“斷腕”革命后的野心,代表日本女乒的未來。她的年齡和孫穎莎相同,生日也只差了十幾天。伊藤美誠在過去5年一直是,今后至少10年內依舊是中國姑娘們最難纏的對手。巴黎的賽場上,很有可能看到伊藤美誠和孫穎莎再次一決高下。

聲明:本文由四海網(wǎng)用戶wyh原創(chuàng)/整理/投稿,本站收錄此文僅為傳遞更多信息,幫助用戶獲取更多知識之目的,內容僅供參考學習,文圖內容如存在錯誤或侵害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lián)系,本站承諾2小時內完成處置反饋工作。Tags:陰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