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暴雨90小時:河水決堤萬人轉移 沿河村莊洪水倒灌地質隱患多
【山西暴雨90小時:河水決堤萬人轉移 沿河村莊洪水倒灌地質隱患多】每個道口配了一輛車,兩位干警和兩位村民駐守,協(xié)助轉移,“當時離我們五六公里遠的地方決口了,我們剛轉移完畢,離我們兩三百米的地方,又決口了”。
歐涵涵坐著挖機轉移。同一臺挖機上,除了他們一家四口,還有兩個鄰居。一路上,她聽見有人喊著“有沒有人”,確保無人被落下。
在滑坡發(fā)生的瞬間,一輛白色雪佛蘭被傾瀉而下的泥土兜頭蓋住。所幸人車平安無礙。在蒲縣,這輛車被廣為議論,稱為“蒲縣塌方幸運車”。
水庫放水時,66歲的陳振福在路上被沖走,失蹤了。
那是一條連接至鄰村女兒家的路,水泥硬化過的,方便好走。陳振福每天7點多出發(fā),走半個小時,過一座橋,到女兒家里幫忙喂羊,11點多回家吃飯,往返兩端,已成慣例。他所在的山西省晉中市祁縣古縣鎮(zhèn)澗法村,10月3日開始下雨,雨勢不算“非常大”,陳振福仍去喂羊。
同天,山西省氣象局啟動暴雨四級應急響應。全省開始大范圍強降水,有18個縣(市、區(qū))降水超過200毫米,51個縣(市、區(qū))降水在100至200毫米之間。
10月5日那天,雨下得格外大,陳振福沒在中午返回,一直待到晚上。在過去的四天中,子洪水庫每天都會放水,村里會提前在微信群通知,還有廣播。但是村里有很多像陳振福這樣的留守老人,用老人機,或是不識字,農忙時便漏了消息。他的兒子陳存祥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父親早上過去時,那條路還是沒有水的?斓酵砩希嫌畏潘客蝗蛔兇,但父親不知道,依舊走了同一條路,到橋上時,就已經下不來了。
20點左右,陳振福被困段家窯河段,被大水沖到河道里面后,他站在自己的電動三輪車上,抱住一棵楊樹,給女兒打電話求助。“我們就找了救援隊、消防隊,全過去,離我爸只有10米遠,他們嘗試救了兩次,都沒有救上來,第三次就找不見我爸了。”
陳存祥說,父親被河水沖走,至今下落不明。
1
沿河村莊,洪水倒灌
雨勢連綿,河水上漲,汾河、沁河流經地域受災最為嚴重,建在河邊的村子面臨著考驗。
暴雨問題在山西多點爆發(fā)。“我這里收到的(求助),大多集中在清徐、孝義、介休、太原市里,還有臨汾地區(qū)。剛才安排了一部分隊伍,去介休支援了。”山西藍天救援應急協(xié)調中心主任王新彥同向南方周末記者介紹,救援由各地應急管理部門安排指揮,民間救援隊以在本地備勤為主,配合做好人員與物資轉移工作。
澗法村建在昌源河邊,昌源河是汾河主要支流之一。一位該村干部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他接到鄉(xiāng)里通知,禁止村民靠近河邊。自5日起便在出村的路口,用車輛將路封住,派人24小時值守。7日那天,村里干脆雇了挖機,用土壘了一公里左右的路障,“堆得厚厚的”,直接攔住了通往昌源河的路。
對于澗法村來說,情況還不到轉移村民那一步。“用不著撤離,村子里面沒事兒,主要是農田跟土地被淹,有一千多畝。”上述村干部說。
他的電話半夜都響個不停,一天充兩次電也不夠。秋收到了,糧食讓水淹了,地里還要排水;數戶村民的房子倒了,要把人喊走;水管斷了,村民喝不上水,“這都是大事情”。“我們村兩委干部不在,現(xiàn)在我一個人,我也愁得不行,跑過來跑過去就一個人。”
汾河的另一區(qū)域性支流烏馬河,則給太原市清徐縣孟封鎮(zhèn)閆家營村村民們帶來了麻煩。
“豬淹死不少,羊也淹死不少,還有些牛,現(xiàn)在可以救。”接通電話時,閆家營村一名村干部正拿著新買的雨衣回村,準備和十幾位年輕力壯的村民搶救家畜。其余村民被禁止進入。一位身處外地的村民心系前線,了解情況后,贈送第一批15套雨衣雨褲,也有其他個人向村里捐款捐物。
該村緊鄰烏馬河,村民于5日1點前已轉移完畢。上述村干部說,在水進村之前,準備工作就開始了。4日晚,縣相關部門負責人抵村,市公安局也在每個道口配了一輛車,兩位干警和兩位村民駐守,協(xié)助轉移,“當時離我們五六公里遠的地方決口了,我們剛轉移完畢,離我們兩三百米的地方,又決口了”。
根據山西晚報報道,10月6日2時開始,烏馬河清徐段行洪流量超過130立方米/秒,遠超烏馬河清徐段20立方米/秒的承受能力,導致全線漫堤、多次決堤。截至6日15時,清徐縣已轉移7村共計1.3萬余人。
需要轉移的,還有介休市(晉中市代管)洪善村的村民。10月6日,汾河水倒流進村,村里地勢低,淹了三條街。該村的年輕人歐涵涵(化名)對南方周末記者說:“最深的地方到了大腿根部。”相鄰的宋安村,河水上漲更快,最深處約有兩米。
最開始,她沒想到情況會這么嚴重:“我們那確實很少下雨。”盡管此前有天氣預報,但直到洪水倒灌進村,大家才反應過來。“洪水倒灌,大家一般都會做一些防御措施,比如說往門口弄點沙袋什么的,但這次真的太嚴重了,沙袋也沒有控制住,不得已,最后全村都撤出去了。”
6日晚上,村委會組織村民集體撤離,水位已經高了,需要借助交通工具。有村民義務提供自家的挖機,多臺挖機同時運人。后來,救援隊也到了,帶來了橡皮艇。
歐涵涵是23點多離開的,水深一米多,她坐著挖機轉移。同一臺挖機上,除了他們一家四口,還有兩個鄰居。一路上,她聽見有人喊著“有沒有人”,確保無人被落下。大喇叭里也傳來村委會的叮囑:“生命最重要”“做好防護,趕緊撤離”。臨時安置點設在村委會,地理位置較高,沒有被淹到。亦有縣城的好心人免費提供酒店住宿。
最令外界擔心的,是那些失去信號的村莊,沁河沿岸的臨汾市安澤縣就是其中之一。
“安澤沿線都是跟沁河走的,沁河水流量太大了,它沖著涮著泡著,那混凝土和瀝青路面看著很好,實際上很危險,下邊兒全是空的。”安澤縣民兵藍天救援隊隊長連賀龍說。
當地情況較為特殊,橋梁基本都被沖斷,路面多處坍塌,許多地方失去信號,沒有網絡。
10月7日上午,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連賀龍正準備出發(fā)。他們將倒四次船,到30公里外的鄉(xiāng)鎮(zhèn)送衛(wèi)星電話,“因為那兒已經一天一夜跟外界處于失聯(lián)的狀態(tài)了”。
2
煤炭大省,地質隱患多
暴雨自10月2日晚,不停歇地下了近90個小時。直到7日上午,暴雨四級應急響應被山西省氣象局解除。
雨勢漸收,危機卻并未消止。山西省氣象局隨后提醒,由于此次降雨時間持續(xù)較長,部分地區(qū)與前期降雨集中區(qū)位置重合,易引發(fā)山洪、地質災害、中小河流洪水、城鄉(xiāng)積澇等次生災害。10月5日,晉中市、呂梁市、臨汾市發(fā)生多起地質災害,造成人員傷亡,10月6日,山西省啟動省級地質災害Ⅲ級應急響應。
10月8日,山西省自然資源廳和山西省氣象局聯(lián)合發(fā)布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預計未來24小時,太原、陽泉、長治西北部、晉中、臨汾北中部、呂梁東部和南部等部分區(qū)域,預警等級三級黃色,有較高地質災害氣象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