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網

今年為什么會出現南旱北澇 北方大省接連因汛情登上熱搜

2021-10-12 10:11:59來源:四海網綜合

  今年夏秋季節(jié),北方地區(qū)多地降雨量突破極值,從河南到山西,北方大省接連因汛情登上熱搜。

  地處黃土高原東端的山西省,常規(guī)降水季節(jié)是每年的6月至9月。數據顯示,山西省10月份的月平均降水量僅為31.1毫米。但是,在本次強降水過程中,山西全省共59個國家氣象觀測站日降水量突破建站以來同期歷史極值,63個國家氣象觀測站過程累計降水量超過同期歷史極值。

��Ѷ00.jpg

  另據山西省應急管理廳10日消息,山西嚴重洪澇災害已致全省11個市76個縣(市、區(qū))175.71萬人受災,12.01萬人緊急轉移安置,284.96萬畝農作物受災,1.7萬余間房屋倒塌。

  與此同時,西安發(fā)布11日也發(fā)文表示,陜西遭遇近60年最強降水。入汛以來,陜西平均降水量823.1毫米,較常年偏多62.3%,排1961年以來第一位。陜西省應急管理廳網站10日消息顯示,由于前期連續(xù)降雨,全省大部土壤含水量趨于飽和,陜北南部、關中地區(qū)、陜南全部發(fā)生地質災害的可能性較大。

  山西的降雨突破了歷史同期的極值,南方多地的高溫也創(chuàng)造了紀錄。對此,國家氣候中心首席專家、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授任國玉表示,造成這種區(qū)域性極端降水和高溫的直接原因,主要是北半球和東亞地區(qū)大氣環(huán)流反常。

  任國玉指出,北半球大氣環(huán)流近幾年都表現異常,今年尤其突出。中高緯度地區(qū)高空環(huán)流徑向度變大,波動性變強,冷暖空氣的南北交換更加劇烈、頻繁。

  此外,西太平洋(601099,股吧)副熱帶高壓表現十分異常,主要體現為強度偏大,脊線位置偏北、偏西,加上來自熱帶海洋的水汽充足,致使雨帶長期滯留從四川盆地到華北和東北地帶,降水持續(xù)時間長,累積雨量多,而南方在副高控制下晴朗少雨,炎熱干燥。

  可見的趨勢是,如今氣候系統(tǒng)的不穩(wěn)定性正在升高,也導致了所謂“幾十年一遇”“百年一遇”的極端天氣屢屢出現。在適應氣候變化的過程中,我們需要進一步提高預防極端事件的能力,將來在某種程度上,應急這種現象也許會成為常態(tài)化。

聲明:本文由四海網用戶yanfang原創(chuàng)/整理/投稿,本站收錄此文僅為傳遞更多信息,幫助用戶獲取更多知識之目的,內容僅供參考學習,文圖內容如存在錯誤或侵害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本站承諾2小時內完成處置反饋工作。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