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叔每年為七八千人海葬 自嘲艘“賊船”跨越了“陰陽兩界”、“貧富兩極”(圖文)
大叔每年為七八千人海葬11月10日上了熱搜,陳琦是全國唯一擁有海葬專用船只和海葬專用碼頭的海葬船長。24年來,他操辦了上萬場的海上葬禮,每年大概投放七八千具骨灰,陳琦經(jīng)歷了太多人的生離死別,更見證了海葬的發(fā)展歷程......
到定點海域了,船上響起三聲汽笛的長鳴。家屬們陸續(xù)把骨灰裝進降解罐投入海中,有些手在空中舉了許久,才放下,降解罐落在水里,揚起水花。船長說,三聲長鳴本是代表船上有人落水需要急救。投下骨灰,也代表船上少了人。
那是個高25公分,外側(cè)直徑25公分的雪白罐子,形狀是蓮花,用來表達佛教“腳踏蓮花,駕鶴歸西”之意。材質(zhì)是陶土,高嶺土和海泥,是可降解的材質(zhì),人體的骨灰屬無機物碳酸鈣,無毒無害,不會引起水質(zhì)污染。降解罐沉入海底,兩三天后徹底溶解,與大;鞛橐惑w。
海葬的宣傳里有時會說,海是連通的,在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見到大海,就像見到了親人。但真正能做出這樣浪漫抉擇的,往往是那些生前就迷戀大海的人。
更多選擇海葬的人是出于無奈。哭得最傷心的,往往是送別自己的子女。他們生命短暫,走在白發(fā)人之前,按照習(xí)俗無法進入祖墳。還有窮困的人,他們一生都未曾體面過,參加一場集體海葬,政府補貼過后,幾乎不用花一分錢。由此,海葬仿佛天然就帶有更隱晦而悲情的色彩。
在大連,陳琦做了40年船長,和家人一起從事海葬也有二十多年。他沒有算過一共送別過多少人,最近每年從船上拋灑入海的骨灰有七八千具。
陳琦的海船注定要承載禁忌、眼淚與悲傷。甚至,變成日常的一部分。他們每天吃飯的桌子,就是家屬日復(fù)一日傾倒骨灰的地方。那些送葬人的悲痛,大海也不能消融,經(jīng)年累月,卻意外地在這些海葬從業(yè)者身上得到了些許撫慰。
外界對葬禮從業(yè)者始終保持著古老的敵意。他們不斷被驅(qū)逐,從一個碼頭到另一個碼頭。就在不久前,他們又被附近海景樓盤的開發(fā)商投訴舉報了。
說起海葬和放生,陳琦自嘲自己這艘“賊船”跨越了“陰陽兩界”、“貧富兩極”:“海葬為的是死去的、窮人的事,放生為的是活著的、富人的事”,“生命的長度沒法掌握,但是我們可以延展我們的生命的寬度,活著的事少計較。”
最終還是家屬們的溫情和信任成了他堅持下去的動力,他說,百年后自己要高高興興地去見送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