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網首頁
當前位置:四海網 > 生活百科

日本人提出向中國收二維碼使用費 二維碼是誰發(fā)明的

2019-02-22 13:52:56來源:四海網綜合

日本人提出向中國收二維碼使用費 二維碼是誰發(fā)明的

  四海網:近日,日媒報道,日本有人稱二維碼是日本人發(fā)明的,中國應該向日本交稅,輿論一出引發(fā)熱議 ,二維碼是誰發(fā)明的?我們來看二維碼的前世今生吧。

  二維碼的前世今生

  二維碼的前身是條形碼。

  1949年,條形碼支付橫空出世。條形碼可以看做是機器識別的符號,類似于人們要靠文字、數字等來識別信息。而對于機器來講,也需要一個讓它能夠識別的光學符號,這就是條形碼。

  1974年6月26日,是一個值得永載史冊的日子,在美國俄亥俄州特洛伊城的一個超市,賣出了世界上第一個印有條碼的商品——箭牌口香糖,這個商品目前還收藏在美國的國家博物館里。

  隨著條形碼在70年代和80年代迅速普及,大型零售商也在引進掃描儀,通過它可以支持客戶數據庫和會員卡。

  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沃爾瑪。沃爾瑪通過跟蹤和自動化庫存,可以實時交貨更有吸引力,并降低了各種產品的成本。

  通過條形碼,后勤性復雜的操作變得更加容易。這個事實的最終表現是在1988年,折扣百貨商店沃爾瑪決定開始引進條形碼系統(tǒng)銷售食品。

  現在,每一天,條碼都會被掃碼80億次。在中國,面向物流、零售的整個鏈條,條碼每年能夠節(jié)省3000億人民幣的成本。

  二維碼就是條形碼的“升級版”。 二維碼相當于把很多條形碼一層層疊加起來,在水平和垂直兩個方向上都可以存放信息,因此具有比條碼更多的信息容量。二維碼里面有219個字符,但圖標很小,實現了在相對小的面積里,存放更多信息的目標。

  當二維碼剛剛推出的時候,并沒有得到日本的重視。雖然二維碼的發(fā)明者當時申請了專利,卻沒有找到二維碼里面蘊藏的商機,所以就主動放棄了使用權。二維碼就這樣被擱置了起來。

* 聲明:本文由四海網用戶wjianyu原創(chuàng)/整理/投稿本文,生活百科欄目刊載此文僅為傳遞更多信息,幫助用戶獲取更多知識之目的,內容僅供參考學習,部分文圖內容可能未經嚴格審查,歡迎批評指正。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