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網首頁
當前位置:四海網 > 生活百科

身份證丟失后最佳做法 身份證丟失后怎么處理掛失

2019-09-02 09:29:24來源:四海網綜合

  盜用身份證件入刑 判定標準尚未明確

  身份證作為公民日常生活中最常用、最重要的證件之一,如果被不法分子利用,不僅侵害公民個人的權益,更易誘發(fā)信用卡詐騙等金融犯罪,擾亂社會秩序。

  從1989年起,我國開始推行居民身份證使用和查驗制度。

  居民身份證法規(guī)定,購買、出售、使用偽造、變造的居民身份證的,處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罰款,或者處10日以下拘留。

  對于居民身份證的管理,除了可以行政處罰外,我國刑法第280條第三款規(guī)定:

  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情節(jié)嚴重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情節(jié)嚴重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2015年11月1日,刑法修正案(九)正式施行,首次明確了買賣居民身份證的行為構成買賣身份證件罪。

  此外,在刑法第280條后面,增加了一條使用虛假身份證件、盜用身份證件罪。

  關于盜用身份證件罪,是指在依照國家規(guī)定應當提供身份證明的活動中,盜用他人的居民身份證、護照、社會保障卡、駕駛證等依法可以用于證明身份的證件,情節(jié)嚴重的行為。

  關于盜用身份證件罪,是指在依照國家規(guī)定應當提供身份證明的活動中,盜用他人的居民身份證、護照、社會保障卡、駕駛證等依法可以用于證明身份的證件,情節(jié)嚴重的行為。

  值得注意的是,有專家分析,目前法律規(guī)定比較籠統(tǒng),對于情節(jié)嚴重的標準,尚無司法解釋予以明確。這導致現(xiàn)實中居民身份證冒用案雖然頻頻發(fā)生,但盜用身份證件罪的判決案例卻寥寥無幾。因此,國家立法機構應加快完善相關法律,司法機關也要加大打擊力度。

  如何預防身份證被盜用?被盜用了怎么辦?

  公安機關也提醒廣大群眾:一旦發(fā)現(xiàn)丟失、被盜及時就近就地申報掛失并盡快補領新證,有效期滿及時換領新證并交回舊證。登記包含指紋信息的居民身份證可有效防止被他人冒用,群眾可隨時到公安機關辦理。

  若發(fā)現(xiàn)類似“被法人”事件,應先向公安機關報案,再盡快持相關資料去所在地區(qū)的市場監(jiān)管部門和稅務部門辦理證明手續(xù),盡早與無關公司撇清關系。

  各地政策有所不同,辦理相關手續(xù)時應注意地域性,提前了解相關政策。

* 聲明:本文由四海網用戶yanfang原創(chuàng)/整理/投稿本文,生活百科欄目刊載此文僅為傳遞更多信息,幫助用戶獲取更多知識之目的,內容僅供參考學習,部分文圖內容可能未經嚴格審查,歡迎批評指正。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