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糕點刷屏 紅樓夢糕點創(chuàng)意新穎造型獨特不舍得吃
13日,中國國家博物館(以下簡稱“國博”)推出的一款餐飲文創(chuàng)“怡紅群芳”又雙叒叕刷屏了:幾種形狀各異、造型精致的糕點引得網友們食指大動,紛紛表示“想吃”。
記者了解到,這種文創(chuàng)糕點的靈感與一幅中國傳統(tǒng)繪畫《怡紅夜宴圖》有關。這幅畫創(chuàng)作于清代晚期,現(xiàn)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創(chuàng)作背景取自小說《紅樓夢》第六十三回“壽怡紅群芳開夜宴”。
一場宴席自然少不了美味吃食。據國博方面介紹,這不由得讓人想到了古時的另一種點心——唐菓子,也叫“上生菓子”、“茶果子”,是一種傳統(tǒng)的佐茶甜點。
于是,經過不斷嘗試,以唐代傳統(tǒng)“茶果子”為載體,依托一段《紅樓夢》的畫卷情景,“怡紅群芳”糕點被成功設計制作?此坪唵蔚母恻c,不僅努力復原唐朝糕點技法,設計上也頗具唐朝色彩,亦有當代時尚元素。
有網友表示,想吃,但是又十分舍不得,“糕點的設計太特別了,精美的像是一組藝術品!”
其實,這并不是國博首次推出食品文創(chuàng)。此前,它還推出了“如意糕”,以“乾隆御題如意”的端首為主體造型,表面淺浮雕兩條水中跳躍的鯰魚,諧音“年年有余”,口味則很有現(xiàn)代感:濃情摩卡、黑巧奶酪、蔓越紅梅……很適合年輕人的口味。
再早一點,國博還推出過刷遍網絡的“四羊方尊3D巧克力”、香甜可口的棒棒糖……幾乎每次都能引起人們的追捧。
老話說,“民以食為天”,對于“吃”這件事兒,博物館也一直不甘落后。
2014年,蘇州博物館出品了以館藏文物為原型的曲奇餅干,一款抹茶口味的秘色瓷蓮花碗曲奇餅很快成了“網紅”;四川廣漢的三星堆博物館也推出“青銅面具餅干”,堪稱好玩又好吃。
此外,2019年伊始,廣東省博物館為觀眾奉上3款文創(chuàng)蛋糕,分別名為“粵藏”“粵光寶盒”“風尚”,吸引大量吃貨,蛋糕頂層的玄色紋路,則是廣東省博物館的LOGO。
至于故宮,那就更不用說了:特色月餅不僅好吃,造型也雅致得令人不忍心下口。比如一款“桂彩中秋特地圓”月餅,禮盒以宋朝汝窯天青色為主調,綴以冰裂暗紋,月餅圖案均來源于宋徽宗繪制花鳥畫,滿滿的文化味。
有意思的是,頤和園、圓明園也來湊了一把飲食文創(chuàng)的熱鬧。頤和園的文創(chuàng)美食“頤和八景”,選取玉帶橋、文昌閣等8處標志性景觀,用不同餡料制成糕點;今年,從7月31日起,圓明園開賣荷花造型的冰淇淋,不到半個月就賣了5萬根。
誠然,近些年博物館們推出美食文創(chuàng)已并不鮮見,這種與飲食相結合的文創(chuàng)新玩法,也在另一個層面讓古老的文物活起來。美食文創(chuàng)屢屢成為熱門,也折射出人們不斷提升的文化消費需求。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此前,中國國家博物館飲食文化中心負責人廖飛曾提到,文創(chuàng)產品無論做成什么,賦予其內涵和靈魂的始終是文化,“現(xiàn)在文創(chuàng)產品的同質化競爭激烈,你是不是能做出自己的特色、傳達要表達的意涵,比拼的是題材。”
的確,在“果腹”之外,文創(chuàng)美食的核心內容正是“文化”二字。正如一位網友所言,糕點、棒棒糖、餅干等文創(chuàng)設計思路都頗為新穎,既能吃,又有深厚文化底蘊,讓高冷的文物更接地氣,而這,大概也是博物館美食文創(chuàng)的意義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