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戀是病"教材案原告上訴 放棄意味著你覺得他們是對的
9月11日,西西(化名)正式寄出上訴狀。如果二審法院予以受理,國內(nèi)首例“恐同”教材產(chǎn)品質(zhì)量糾紛案或?qū)⒂瓉矶䦟彙?/p>
這起訴訟源于2016年5月,彼時還在廣州讀大三的西西通過一位暨南大學的朋友了解到,暨南大學公選課教材《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2013版)中,將同性戀歸為性心理障礙,并把它描述為“性愛方面的一種紊亂或性愛對象的倒錯”。
西西認為上述內(nèi)容污名化同性戀,提出“召回錯誤教材和更正錯誤內(nèi)容”的建議。與編者和出版社溝通無果后,2017年她將出版這本教材的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簡稱“暨南大學出版社”),以及負責銷售的江蘇圓周電子商務(wù)有限公司和江蘇圓周電子商務(wù)有限公司廣州分公司(兩者均簡稱為“圓周公司”)告上法院。
經(jīng)歷三次延期**后,終于在今年7月28日,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qū)人民法院**審理此案,最終一審判決原告(西西)敗訴。
上訴可能意味著重蹈這三年來的煎熬;叵胝麄訴訟過程花費的時間和精力,西西也曾陷入猶豫,立案時自己還是一名大學生,而如今已有了全職工作,是否還有心力再去折騰?
拿到判決書當晚,她跟律師聊過之后,反而堅定了,“吞不下這口氣”——放棄和撤訴,意味著擺出一個姿態(tài):你覺得他們寫的是對的,你沒有足夠的理由去起訴他們。
她又重新拿出了戰(zhàn)斗的姿態(tài),上訴。
在代理律師葛昂看來,這個案子最大的意義在于可被當作象征性和鼓勵性的范例。他希望借此讓更多相關(guān)教材的編者、出版商在未來可以有更好的溝通態(tài)度,及時修改污名化的內(nèi)容。“其實是想保護這些學生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