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的由來和傳說故事
10.吃餃子,大年夜吃餃子,因為和面的“和”字有“合”的意思;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餃子象征團聚合歡。還有更歲、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餃子因為形似元寶,過年時吃餃子,也帶有“招財進寶”的吉祥含義。
11.吃湯圓,新年的第一餐吃湯圓,寓意事事如意,全家團圓美滿,也希望新的一年圓圓滿滿。
12.守歲,“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夜,家家戶戶會圍坐在電視機前,守著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迎接新年的到來,在十二點整給家人、朋友送上新年祝福,道一聲新年快樂。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之意;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
13.祭祖,各民族有不同風格的祭祀文化,過年時候都會對逝去的先輩進行祭祀,掃墓、燒紙錢、燒香等。
地方習俗。
1.剪窗花,剪紙是中國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喜愛,因大多是貼在窗戶上,也稱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概括和夸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將節(jié)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2.逛廟會,是中國特有的集吃喝玩樂于一體的傳統(tǒng)民俗文化活動,過去燒香拜佛得多,小商小販就在廟外擺起了各式小攤做生意,漸漸地成為定期的活動。
3.扭秧歌,流傳于中國北方的一種傳統(tǒng)民間舞蹈,一般是舞者扮成各種人物,手持扇子、手帕或彩綢等,隨著音樂翩翩起舞,有的會穿插故事情節(jié)或對口詞。
4.舞獅子,是中國的優(yōu)秀民間藝術,古稱“太平樂”,有南北之別,南方又叫“醒獅”。一般由兩人合作表演,一人舞頭,一人舞尾。在音樂下,扮成獅子的樣子,做出各種形態(tài)動作。
5.踩高蹺,也叫“高蹺”、“踏高蹺”、“扎高腳”、“走高腿”,是中國北方民間盛行的一種群眾性技藝表演。踩高蹺,不但扮演的人身著戲裝,往往裝扮戲曲折子,濃妝艷抹、造型各異,且歌且舞、高低不一,形式活潑多樣,深受群眾喜愛。
6.灌香腸、熏臘肉,香腸和臘肉的歷史悠久,南北各地都有自己的做法和口味,風味鮮美、醇厚濃郁,回味綿長、越嚼越香,是中華傳統(tǒng)特色食品之一,享譽海內外,過年桌上必有的彩色。
7.蒸年糕,年糕因為諧音“年高”,加上有著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征著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fā)財?shù)囊馑肌?/p>
湖北、四川等地,分別用豬肉、魚肉、雞蛋和豆粉等材料制作雞蛋糕、魚糕。蘇州及寧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
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黃米制的紅棗年糕和百果年糕。山西、內蒙等地,習慣吃黃米粉油炸年糕,有的還包上豆沙、棗泥等餡。山東人則用黃米、紅棗等制作年糕。
8. 跳神會,藏族除夕之夜,舉行盛大的“跳神會”,人們戴上假面具載歌載舞,以示除舊迎新,祛邪降福。
9.開春歌,苗族家家戶戶殺豬宰羊,烤酒打粑、慶豐收。還要唱《開春歌》,歌詞大意為思春、盼春、惜春和挽春等。
10.迎新火,壯族在年三十晚上,家家火塘上要燃起大火,終夜不熄,叫做“迎新火”。民間習慣包粽子過春節(jié)。
11.挑水迎新,布依族大年初一天剛亮,姑娘們便爭先恐后奔向河邊去挑水,誰最先挑回頭擔水,誰就是最勤勞最幸福的人。
12. 耕作戲,瑤族人們聚在一起,觀看風趣別致的“耕作戲”。一人扮牛,一人扮扶犁農夫,一人扮擴鋤農民,邊舞邊歌,表示慶農業(yè)豐收。
13.打靶比賽,景頗族初一早晨,人們紛紛聚到賽場上,姑娘們把自己繡的荷包掛在竹竿頂端,射手射中吊荷包的細線算神槍手,姑娘們便獎給神槍手一碗香甜的米酒。
14.掛燈籠,滿族臘月三十,家家豎起六米多高的燈籠桿,從初一到十六,天天紅燈高掛。
春節(jié)的由來和傳說故事

南京林業(yè)大學出現(xiàn)肺結核感染病例

雨水節(jié)氣養(yǎng)生食譜

春分養(yǎng)生食物有哪些

曾春亮案受害者家屬哭訴被網(wǎng)暴

2020年十月一上墳是哪一天

土豪競拍246處房產(chǎn) 涉及金額超過20億元

陽澄湖大閘蟹2020多少錢

魚竿品牌目前排行榜什么品牌質量好?

騰訊發(fā)布2020年第三季度營收1254.5億

豐巢快遞柜超過多久?收費標準是什么

市面上最流行的車型推薦10萬左右買什么車

星巴克是哪個國家的品牌?目前能不能親自加入?

信用卡申請技巧你還在擔心辦卡成功率嗎

騰訊發(fā)布2020年第三季度 網(wǎng)絡游戲收入飆升

什么煙好抽又便宜?這三種模式可以作為長期口糧

四川甘孜率先以半價優(yōu)惠將所有景點推為免費酒店

拜登談論中國的實力 不會搶走美國人的“午餐”

工信部下屬60個侵犯用戶權益的應用

跨行存錢有服務費嗎?不同銀行收費標準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