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放水"1.9萬億美元 債務膨脹的“拜登經濟學”可持續(xù)嗎?
1.9萬億美元,過分了嗎?
前美國財政部長薩默斯于今年2月5日在《華盛頓郵報》發(fā)表了《拜登的刺激方案勇氣可嘉,但也風險巨大》一文,引發(fā)很多民主黨內部的爭議。薩默斯曾擔任比爾·克林頓政府的財政部長和奧巴馬的高級經濟顧問。
薩默斯表示:“我也同意,就財政刺激而言,做得太少比做得太多的風險更高。”同時,他也直指1.9萬億刺激計劃可能導致的嚴重問題:首先,是通脹問題。雖然存在大量不確定性,但規(guī)模如此巨大,接近二戰(zhàn)時期體量的刺激方案很可能會引發(fā)這一代從未見過的通脹壓力,對美元價值和金融穩(wěn)定造成一定的后果。其次,是如何確保刺激政策不會在未來擠壓關鍵性的公共投資空間。早在疫情之前,美國經濟就面臨著許多根本性問題,包括經濟不平等、增長緩慢,以及基建、學前教育和新能源等所有公共領域的投資不足。
簡言之,薩默斯強調了“做更多”事情的潛在成本:經濟上,存在通脹大幅加快和股市泡沫的風險;政治上,這可能會降低國會對未來采取財政行動以應對諸如基礎設施支出和氣候變化等長期優(yōu)先事項的興趣。
對此,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在接受CNN的“State of the Union”電視節(jié)目采訪時承認,過快的通貨膨脹是需要考慮的風險。但是決策者應擁有應對這種危險的工具。
“作為財政部長,我必須擔心經濟面臨的所有風險,”耶倫說,“最重要的風險在于,我們讓工人和社區(qū)因大流行和由此造成的經濟損失而感到恐懼,我們沒有采取足夠的措施解決大流行和公共衛(wèi)生問題,我們沒有讓我們的孩子回到學校。”
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接受澎湃新聞電話專訪時表示,盡管官方沒有予以承認,當我們發(fā)現(xiàn)政府沒有赤字的上限時,當前在事實上已經處于現(xiàn)代貨幣理論(MMT)的世界。而我們很難確切地事先確認這一點,因為人們的行為是可以改變的。但至少在當前央行們還沒有承認。
多位全球財經界專家向澎湃新聞肯定了無上限赤字會造成的通脹風險。沃爾夫還尤其指出由此也會將置包括美元在內的西方貨幣的可靠性于危險的境地。
在沃爾夫眼中,現(xiàn)代貨幣理論(MMT)是凱恩斯主義一個相對極端的版本——藥方就是繼續(xù)擴大財政赤字,將利率保持在較低水平,并且通過發(fā)行盡可能多的貨幣來將債務貨幣化,以確保政府獲得融資。在疫情造成的經濟困局以前,MMT長期處于宏觀經濟學的邊緣。
現(xiàn)任美國財長耶倫是凱恩斯主義的“傳人”。耶倫的博士論文導師詹姆斯·托賓是凱恩斯學派的領軍人物,她本人的學術研究也明顯偏向凱恩斯學派,側重于失業(yè)和薪資問題。
加州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政治經濟學教授巴里·埃森格林(Barry Eichengreen)是國際金融貨幣體系和金融危機理論最富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家之一,他在接受澎湃新聞書面專訪時表示,耶倫的學養(yǎng)中無疑流淌著凱恩斯主義的“血液”。但他否認了現(xiàn)代貨幣理論(MMT)已在發(fā)達國家占據(jù)主導地位的說法。他認為更準確地說法應該是,許多成熟市場政府采取了前所未有的救濟和刺激措施以應對新冠疫情。而他們同樣也意識到這些措施存在著極限,不可能這樣永久地持續(xù)下去。而關于這個界限在哪里,以及這些措施應當持續(xù)多少時間的討論,是很有價值的。
埃森格林進一步強調稱,發(fā)達國家的貨幣政策已達到極限——不僅利率接近甚至低于零,央行的資產負債表規(guī)模也持續(xù)增長——這些都意味著當前的產能過剩和失業(yè)問題必須通過財政政策來解決。但是,這只是眼前的狀況,并不代表未來也會如此。 在未來的某個時候,預算赤字必須重新縮小,貨幣政策也將重新發(fā)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