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網首頁

掃碼點餐涉嫌過度收集顧客信息 不少顧客擔心隱私泄露用完餐便取關

2021-03-13 10:58:18來源:四海網綜合

  消費者李文告訴澎湃新聞,有時候和朋友一起吃飯,可以根據(jù)點餐系統(tǒng)協(xié)同點餐、加菜,比較便利。但商家會讓掃碼關注公眾號中的“服務號”,推送消息時會占用她的注意力。她坦言,就餐后,會取消關注公眾號或在注冊填寫會員時填寫虛假手機號、名字和生日,“這是對自我的保護”。

  此外,李文時常會帶著50多歲、患有老花眼的父母就餐,掃碼點餐時,父母經常因為點餐頁面字體太小看不清,需要她念著聽。李文說,有一次帶父母去一家披薩店點餐,雖然可以同時看菜單或掃碼點餐,但最新的菜品和套餐只能在掃碼點餐時看到,她覺得這對老年人“很不友好”。澎湃新聞注意到,財經網曾在微博發(fā)起投票“你為什么不愿意掃碼點餐?”有3.8萬名網友參與了投票,其中超1.9萬人不愿意掃碼點餐的原因是“要關注公眾號”,人數(shù)排第一,接下來是“對老年/無手機群體不友好、擔心隱私泄露”兩項。

  餐廳搜集到的顧客信息存儲在哪里,被如何使用,安全嗎?

  一家有一定市場占有率的智能收銀系統(tǒng)供應商的宮姓銷售人員告訴記者,他們提供小程序點餐、公眾號網頁點餐技術,可在點餐時設置強制或引導顧客自愿關注公眾號,但一般不會推薦強制關注公眾號,會引起顧客反感。

  宮姓銷售人員稱,如果讓顧客點餐時注冊成為會員,填寫的手機號、姓名、生日等信息均儲存在阿里云服務器里,不存在泄露風險。

  另一家公司陳姓銷售人員告訴記者,他們也提供先關注公眾號或留下手機號才能點餐的技術,商家獲取的顧客數(shù)據(jù)同樣儲存在阿里云服務器中。

  由于開發(fā)的技術門檻不高,市面上還存在大量開發(fā)掃碼點餐小程序的小型技術公司。澎湃新聞記者以“掃碼點餐”為關鍵詞在某電商平臺檢索,出現(xiàn)諸多自稱可搭建掃碼點餐小程序的商家。

*聲明:本文由四海網用戶yanfang原創(chuàng)/整理/投稿,本站收錄此文僅為傳遞更多信息,幫助用戶獲取更多知識之目的,內容僅供參考學習,文圖內容如存在錯誤或侵害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lián)系,本站承諾2小時內完成處置反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