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積食發(fā)燒怎么辦?寶寶積食發(fā)燒怎么快速退燒?
2018-07-03 14:36:06來源:四海網(wǎng)綜合
6、按摩推拿治療
(1)捏脊
讓寶寶趴在床上,露出背部,沿寶寶脊椎兩旁二指處,用兩手拇指、食指和中指從尾骶骨開始,將皮膚輕輕捏起,慢慢地向前捏拿,一直推到頸部大椎穴,由下而上連續(xù)捏五六次為一組,捏第三次時,每捏三下須將皮膚向上方提起。此法最好堅持每日早晚各做一組。
(2)推脾土穴
位置:脾土穴位于拇指外側緣。
功用:補虛扶弱,補血生肌,進飲食。
主治:消化不良、積食、腹脹、泄瀉、濕痰等。
手法:將小兒拇指屈曲,媽咪可用拇指順時針方向旋轉按摩,每天1次,每次200下。
(3)揉板門穴
位置:在拇指下,手掌橈側大魚際隆起處。
功用:本穴有清熱涼膈作用。除能止血除煩之外,又能升降。
主治:清胃熱、除口臭、止吐瀉,退熱除煩躁,適用于小兒積食伴隨發(fā)燒、口臭者。
手法:媽咪可用拇指順時針給寶寶揉推,每天1次,每次50下。
(4)揉中脘穴
位置:胸中與肚臍連線的二分之一處,即是中脘穴位。
功用:中脘穴屬于任脈,是胃的募穴,善治胃病,對其按摩可消食散積,促進消化,調(diào)理腸胃,對于治療小兒食積有特殊療效。
主治:胃痛、腹痛、腹脹、食不化、反胃、呃逆等。
手法:家長用手掌根旋轉按揉,時間5-10分鐘,每日兩次。
(5)摩腹
寶寶平躺在床上,媽咪先搓熱手掌,然后用掌根順時針揉按寶寶肚臍部30下左右,以促進腸蠕動,幫助寶寶消化。
* 聲明:本文由四海網(wǎng)用戶wyh原創(chuàng)/整理/投稿本文,知識大全欄目刊載此文僅為傳遞更多信息,幫助用戶獲取更多知識之目的,內(nèi)容僅供參考學習,部分文圖內(nèi)容可能未經(jīng)嚴格審查,歡迎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