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技可以重塑大片主人公 現(xiàn)實中可以嗎?
2018-12-08 09:24:13來源:四海網綜合
意念傳遞載體難尋
“《蟻人2》中將神經元中傳遞的信號提取并傳遞,可能是可以實現(xiàn)的,但傳遞介質還有待商榷。”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路中華表示,“現(xiàn)階段電磁波還沒有達到擁有能將自己協(xié)載的復雜信息準確傳遞給目標神經元的能力。”
有形的介質或許比電影中的電磁波更可能成為傳遞載體的“首選”?梢詫⑵湫蜗蟮乩斫鉃橛芯電話與手機載波能力的差別。有線電話實現(xiàn)點對點的數(shù)據(jù)傳輸更精準、更容易,而手機在復雜的區(qū)域、地形中的解碼能力還非常薄弱,例如,會經常出現(xiàn)噪音,且聲波的種類相對簡單,腦電信號則復雜得多。
細胞“逆應用”仍需機理探索
另一個可能實現(xiàn)的思路,或許是生物細胞本身的“逆應用”。生命體中存在可以將聲波、光信號等進行轉換的“生命儀器”,如果將機理參透,進行逆向利用,或許可以在不了解神經元電信號含義的情況下,進行獲得和傳遞。
例如,在聽覺方面,將聲波轉換為電信號的細胞是“毛細胞”。有科學家利用單個毛細胞為“零部件”創(chuàng)造了一個機電轉換器,用極細的玻璃纖維模仿聲波推動靜纖毛,毛細胞就會產生電位變化。而如果將該裝置反其道而行之,很可能將以一系列電位變化形式存在的神經信號轉換為機械震動,進而傳播利用。然而,目前科學家還不能完全揭示該細胞內部的分子機理,仍需進一步的基礎研究以實現(xiàn)對其利用。
總而言之,人們現(xiàn)在對神經科學知之甚少,腦電波仍處于捕捉和再現(xiàn)的基礎研究階段,還沒有到轉換狀態(tài)和傳播利用,更談不上用腦電波進行動物行為控制的應用研究。
* 聲明:本文由四海網用戶wangning原創(chuàng)/整理/投稿本文,知識大全欄目刊載此文僅為傳遞更多信息,幫助用戶獲取更多知識之目的,內容僅供參考學習,部分文圖內容可能未經嚴格審查,歡迎批評指正。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