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理財被騙10億 被騙細節(jié)公布令人匪夷所思
司法材料所披露的信息顯示,美的集團投資到安泰公司的資金預期收益率為年化7.35%,期限2年;投資到成都三家企業(yè)的資金預期年化收益為6.7%,期限同為兩年。按照這一數據計算,如果2年期滿,借款企業(yè)按期還本付息,美的集團在兩年內可以收到超過一億元的利息。
從司法材料披露的信息來看,圍繞美的集團的這一系列騙局,其“主演”們賣力演出的動力來自于背后巨大的利益。
安泰公司獲得了3億元資金后,將大部分余款用于公司經營,沒有出現大額的用于個人的支出。其中包括償還重慶銀行貸款3000萬元及50萬元利息;提前還了美的方面3500萬元;還用于支付各類貨款、發(fā)放工人工資、歸還P2P投資人資金等事項。
值得注意的是,安泰公司還向中介支付了總計4152萬元的中介費,其中李恩澤獲得了1500萬元,斯義金等人也獲得了超過百萬的中介費;涂永忠則在合作之初提出了要求,事情辦成后,安泰公司要借給他一部分資金,以完成業(yè)績任務。
“被騙”是誰發(fā)現的?
上述事件兩個月后,美的集團方面才知曉自己的“理財”行為陷入了一系列騙局。
2017年6月29日,美的集團發(fā)布的聲明中稱,2016年5月,美的通過內控日常核查,發(fā)現該委托理財事項存在詐騙風險,第一時間報案,并由公安機關及時采取資產凍結及控制相關人員等有效措施,最大程度維護了公司權益。
但司法材料所披露的美的集團如何發(fā)現“被騙”的過程,與美的集團披露的上述信息截然不同。
一審判決記載,在10億資金全部撥付2個月以后的2016年5月27日下午,時任貴陽分行行長的鄧暉致電美的方面經辦人楊某,詢問美的方面有沒有收到銀行方面的承諾和擔保文件,如果收到的話,承諾、擔保都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