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網(wǎng)首頁
當前位置:四海網(wǎng) > 知識大全

北極狐76天3506公里覓食 史詩般的旅程3只為覓食

2019-07-04 08:40:03來源:四海網(wǎng)綜合

  盡管前行速度很快,但這只小北極狐在穿越格陵蘭島北部的旅途中曾有兩次中斷。極地研究所特意制作了一張圖表,展示了這只小狐貍是如何在穿越格陵蘭島北部的旅途中進行兩次休整的。在48小時內(nèi),它的移動速度一度下降到每天10公里以下。

  科學家們認為,在這段時間中,它可能遭遇了惡劣的天氣,因此蜷縮在雪地里休息,或是停下來“在開闊的水域捕食甲殼類動物”,維持自己的能量。

  “這只北極狐走得比我們之前追蹤到的大多數(shù)其他狐貍都要遠——它向人們展示了這種小動物的非凡能力。”伊娃·福格萊表示。

  北極狐在北歐處高度瀕危狀態(tài)

  伊娃·福格萊一直在與挪威自然研究所的阿爾諾·塔魯合作,追蹤北極狐是如何應對北極季節(jié)的劇烈變化。“夏天有足夠的食物,但到了冬天,它們的生存就顯得十分艱難了。于是,北極狐經(jīng)常在冬天遷徙到其它地理區(qū)域,尋覓食物以維持生存。”她說。

  據(jù)芬蘭yle新聞去年11月報道,在1940年受到法律保護之前,這種動物因其厚厚的雪白色皮毛幾乎在北歐被獵殺殆盡。而現(xiàn)在,它的生存再一次因氣候變化而受到威脅。

  盡管全球仍有幾十萬只北極狐,但如今挪威、瑞典和芬蘭的成年北極狐數(shù)量已銳減至250只左右,這種動物在北歐地區(qū)正處于高度瀕危狀態(tài)。

  在芬蘭,近年來每年只能見到5-10只北極狐出沒。野生動物管理組織表示,北極狐已經(jīng)有20多年沒有在芬蘭筑巢了。根據(jù)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報告,僅在1996年和2016年,曾有記錄觀察到北極狐曾嘗試進行筑巢。這意味著北極狐,正處于從北歐國家完全消失的危險之中。

  “如果氣候繼續(xù)以現(xiàn)在的速度變暖,那么到本世紀末,或許除了北極島嶼上,北極狐(在其它地區(qū))將不復存在。”芬蘭國家資助的自然事務管理機構(gòu)Metsähallitus首席督察托莫•奧利拉表示。

* 聲明:本文由四海網(wǎng)用戶wyh原創(chuàng)/整理/投稿本文,知識大全欄目刊載此文僅為傳遞更多信息,幫助用戶獲取更多知識之目的,內(nèi)容僅供參考學習,部分文圖內(nèi)容可能未經(jīng)嚴格審查,歡迎批評指正。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