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網(wǎng)首頁
當前位置:四海網(wǎng) > 知識大全

古人開學第一課講什么?古代開學式要學什么禮儀

2019-09-05 09:57:22來源:四海網(wǎng)綜合

  凈手凈心 朱砂開智:古代開學式的“入泮禮”

  在古代,開學日期并不固定。這主要是因為古代中國的經(jīng)濟發(fā)展以農(nóng)業(yè)為中心,包括教育在內(nèi)的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會順應農(nóng)事時律,因此古代春季的開學時間通常會繞過農(nóng)忙時節(jié)。在南北朝時期,《北齊書·列傳》中曾提到“常春夏務農(nóng),冬乃入學”,可見冬季入學也曾是古時學生入學的主流方式。

QQ��ͼ20190905100417.jpg

蘇州府學舊址

  古時的入學禮與成人禮、婚禮、葬禮一齊被視為人生的“四大禮”。無論家庭出身的富貴貧賤,學生大多都會在入學時舉行隆重的儀式。這一禮儀傳統(tǒng)可以追溯至漢代,根據(jù)《禮記·王制》的記載是:學童首先換上學服,再拜筆、入泮池、跨壁橋,然后上大成殿,拜孔子,行入學禮。“泮池”原指周代諸侯所設學校的半圓形的池,學校即泮宮,因此,古人的這種入學禮也被稱為“入泮禮”。具體來說,入泮禮通常包括正衣冠、行拜師禮、凈手凈心、朱砂開智四個環(huán)節(jié)。

  《禮記》中說,“禮義之始,在于正容體,齊顏色,順辭令。”讓學生明白儀容整潔之重要性的“正衣冠”便是古代開學儀式的第一個內(nèi)容:新生在入學時要一一站立,由先生依次幫助整理好衣冠后,才能到學堂前恭立,等待在先生的帶領下進入學堂。步入學堂后,便要進行拜師禮。在拜師禮過程中,學生首先要雙膝跪地叩先師孔子的神位,然后再向先生叩拜,并向先生贈送束脩六禮,包括:寓意勤奮好學的芹菜、寓意苦心教授的蓮子、寓意鴻運高照的紅豆、寓意早日高中的紅棗、寓意功德圓滿的桂圓,以及表達弟子心意的干瘦肉條(即束脩)。

  在行過拜師禮后,學生會按照先生的指示將手放到水盆中,進行凈手環(huán)節(jié)。通過凈手喻示凈心,使日后的學習能夠達到心無旁騖、專心致志的境地。凈手過后,便是開筆禮的程序,也就是朱砂開智,是指由先生手持蘸了朱砂的毛筆,在學生眉心處點上一個紅點,以“痣”的諧音暗示“智”,寄寓學生能夠在日后的學習中開啟智慧、融會貫通。

* 聲明:本文由四海網(wǎng)用戶wangning原創(chuàng)/整理/投稿本文,知識大全欄目刊載此文僅為傳遞更多信息,幫助用戶獲取更多知識之目的,內(nèi)容僅供參考學習,部分文圖內(nèi)容可能未經(jīng)嚴格審查,歡迎批評指正。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