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網(wǎng)首頁
當前位置:四海網(wǎng) > 知識大全

以《想見你》探究青少年認同!重新刷新了我們的認知

2020-02-17 21:59:28來源:四海網(wǎng)綜合

  最近熱播的一部臺劇《想見你》,重新刷新了我們的認知。豆瓣9.2的高評分,再次證明,并不是我們這代人挑剔,原來內(nèi)地電視劇真的沒有走心、沒有用心的作品。正如網(wǎng)友所言:“從它開始,臺劇有了超越韓劇的可能”。

QQͼƬ20200217220325.png

  在追劇觀影之余,不免也再次感嘆,內(nèi)地的導演們,何時才能放下浮躁,重歸創(chuàng)作本心呢?我們并不缺才華,我們只缺少一顆敬業(yè)的心。

  昨晚,《想見你》迎來大結局。網(wǎng)友們熱切與躁動的心,一度將某平臺直接“擠”癱瘓了。不得不承認,臺劇《想見你》的受歡迎程度,實在是高!

  要知道,在此之前,該劇已經(jīng)連續(xù)在內(nèi)地收獲了將近兩個月的關注。從首播時期的追網(wǎng)盤資源,到內(nèi)地買下版權后的每周更新必上熱搜;它的數(shù)據(jù),時時刻刻刷新著觀眾的認知。

  那么,追完劇的你,理解了編劇說的“青少年認同感。”嗎?究竟是什么?

  認同感,是指人對自我及周圍環(huán)境有用或有價值的的判斷和評估。人無論怎樣都需要被肯定,但是很多人卻得不到它,因為自己不夠優(yōu)秀,更確切地說是因為標準不適合自己。

  認同感,是自卑敏感又孤獨的陳韻如可以接受自己的存在,并且認同自身存在的價值;是喜歡同性的王詮勝,認同自己其實和其他人一樣,都在努力而勇敢的愛著自己喜歡的人,無關性別,只因為喜歡。

  真正的認同,是從自身出發(fā),先認同自己,能接受自己的特別之處;再到這個世界能給予我們些許認同。而不是用消極悲觀的方式去抵御傷害,與世界隔離,直到萬念俱灰。

  我想,這也是編劇的創(chuàng)作初心,也是編劇所提倡的“青少年認同感”吧!

  這個故事的主角,從一開始就是黃雨萱和李子維,整部劇都是圍繞著他們,講述他們穿越時空尋找彼此身影的故事。

  一個是積極樂觀,自信昂揚的青春少女;一個是身著白襯衣,背挎雙肩包的陽光少年。他們?nèi)硌笠缰啻簹赓|,散發(fā)出無窮的陽光魅力;走到哪里,都是焦點。他們的存在,似乎就是為了鑒證命運——看到彼此,向彼此走去,這就是命運。不管此后人生,他們在時間的洪流里多少次丟失了對方,命運最終會裹挾這他們找到彼此,這是男主和女主才有的待遇。

  如果此劇真以此路子來演,那它也只能是韓劇中特別常見的偶像劇而已,根本達不到如今的高度,只會泯然眾人矣!

  很顯然,美好的愛情故事大家喜歡,但也僅僅只是喜歡而已,它不能帶來更深度的東西?赐曛,我們只會羨慕,我們只會向往那童話般的愛情,并不會當真,更不會產(chǎn)生共鳴。

* 聲明:本文由四海網(wǎng)用戶sunlu原創(chuàng)/整理/投稿本文,知識大全欄目刊載此文僅為傳遞更多信息,幫助用戶獲取更多知識之目的,內(nèi)容僅供參考學習,部分文圖內(nèi)容可能未經(jīng)嚴格審查,歡迎批評指正。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