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網首頁
當前位置:四海網 > 知識大全

清明不過社是什么意思?清明不過社風俗習慣介紹

2020-03-18 09:54:44來源:四海網綜合

  清明不過社是什么意思?或許你聽過這個俗語,卻并不了解它指的是什么?接下來就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Ž�ͼ_20200318100843.png

  清明不過社是什么意思

  剛剛過世的人要在清明節(jié)前祭拜的意思。

  以前的人們清明祭祖的時候不會祭祀剛剛過世的人,而會選擇在清明前的春社日進行祭拜,春社早于清明,所以,這只是一個傳統(tǒng)的風俗習慣而已。

  “社”是指“春社”,即立春后第五個戊日,乃古代人祈求豐收的節(jié)日。相傳,閻羅王對所有新鬼都有“優(yōu)待”,讓他們提早享用親人的祭品﹔因此,孝子賢孫可以預早拜祭,不必等到清明。然而,“春社”卻又是祭祀土地神的日子,為免神鬼“爭食”,所以拜祭剛過世的先人,就必須在“春社”之前。春社日有的年份在春分前,有的年份在春分后。

  我國很多地方有“新墳不過社”之說。指的是給新墳(先年或當年新亡故的人,有些地區(qū)指新亡三年內)掃墓要在春社前。如《施南府志》載:“新葬之墳,則在社前祭之,本家男婦及內戚皆往。”

  清明節(jié)可以說節(jié)日快樂嗎

  自古以來,清明節(jié)其實既是悲傷的日子,又是歡樂的日子。一方面它是人們慎終追遠,祭祖掃墓,緬懷逝者的節(jié)日;另一方面,宋朝時,清明節(jié)收納了農歷三月上巳節(jié)的春嬉等習俗,發(fā)展出郊外踏青、戶外體育娛樂等活動,成為一個綜合性節(jié)日。

  據(jù)介紹認為清明節(jié)的特點是把春天的勃勃生機充分表現(xiàn)出來,掃墓祭祖讓人們獲得精神上的慰藉和支撐;而踏青、蕩秋千、放風箏等活動則讓人們的身心能夠活動起來,以上節(jié)日內容都是為了讓人們能夠充實而快樂地度過,所以說“清明節(jié)快樂”其實是沒問題的。

  當然清明節(jié)畢竟是一個具有祭祀和紀念功能的節(jié)日,所以在實際情況中,清明節(jié)祝愿他人“節(jié)日快樂”,還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解在地習俗,分清場合,分清對象。

  哀傷與歡樂并存的清明節(jié),將看似對立的矛盾感情交織融合在一起,這其實也是在提醒人們,珍惜大好春光,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同時在慎終追遠、寄托哀思的清明祭祀之中,人們也應該樹立更好的生活態(tài)度,人生不應浮躁放浪,亦不應自我加壓,應懷抱著對先人的敬重前行,更好地生活。

* 聲明:本文由四海網用戶wangning原創(chuàng)/整理/投稿本文,知識大全欄目刊載此文僅為傳遞更多信息,幫助用戶獲取更多知識之目的,內容僅供參考學習,部分文圖內容可能未經嚴格審查,歡迎批評指正。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