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適中學生看的散文 濃濃的父愛

長期以來,我們總是習慣強調(diào)母愛的力量,強調(diào)著母愛最崇高,但事實上,父愛的力量同樣偉大。就像一只鳥的兩只翅膀、一個人的兩條腿一樣,母愛和父愛是缺一不可,無法替代的。——題記
父親,再熟悉不過的詞語,父愛,卻不是經(jīng)常談起的話題。還記得很小的時候,剛開始學會唱歌,第一首歌唱的是“世上只有媽媽好”,那時候爸爸總會在一旁不緊不慢的說:只有媽媽好,爸爸就不好了嗎?那時的我們只是小孩兒,還不懂父慈母愛的含義,只是每天無憂無慮的玩樂,依靠著父母,只是爸爸問過那句話,我們還是又唱一遍“世上只有爸媽好”,唱完之后總是看看父親會心地笑。釋迦牟尼佛說心地觀經(jīng)上說:“依慈父悲母長養(yǎng)之恩,一切男女皆安樂也。慈父之恩,高如山王;悲母之恩,深似大海。”所以,都說父愛如山,只是我們一直習慣了接受父愛母愛,卻忘了在不經(jīng)意之間,他們的兩鬢上已多了好多的銀發(fā)。
在生活中,我總是習慣稱呼父親為“爸爸”,其實這是普通的口語,而我卻認為這樣格外親切。我的爸爸,他從來就不善言辭,有著農(nóng)民特有的憨厚、樸實,年輕時當過幾年的兵,總是有一種刻在骨子里的堅毅,也有一種莫名的威嚴,對于很小的我們來說,總是認為是很穩(wěn)的靠山卻也有些畏懼。但因為我是女兒的關(guān)系,所以父親從來都沒責罵過我,只是和我講道理,從我記事至今,印象中只有一次因為學習的緣故挨了一次父親的鞭子,但那次確實是我不對,父親是真的生氣了,但那更是因為他的愛女之心至深,他希望子女能成材,能過上好的生活,能用學到的知識為社會造福,而那時的我們卻還不懂。
那時,總是聽媽媽說,爸爸因為當兵時學過醫(yī),退伍回來后,他總是免費給周圍的鄰居看病,包括鄰居家的牲畜,可能得情況下收下醫(yī)藥費,但更多時候都是白看的,那時的農(nóng)村大多生活都很困難,其實我家也不例外,每年的糧食總是不夠填飽一家人的肚子,但爸爸還是繼續(xù)幫助別人,甚至的別的村寨,有時候媽媽會說他,他也不解釋,就這樣默默的……由于爸爸的善良,所以到年末的時候總能從村里富裕些的人家里借來些糧食挨到下一年去。可能正是因為當過兵,所以從小我們就對部隊生活耳濡目染,尤其是那些歌,還有弟弟很小就被他拉來“訓練”,他總是希望他去當兵,竭力推薦考軍校,他說希望弟弟繼承他的志愿,保家衛(wèi)國。等到我們都長大了,他也明白了許多的事情,知道現(xiàn)在不只是當兵一種方式來為國家做貢獻,但對弟弟沒上軍校的事情還是抱有遺憾的,只是他不再那么介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