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學生應該出去打工嗎?“暑期學生工”留給我們的思考(2)

對如今的農(nóng)村學生而言,現(xiàn)在生活條件改善了,耕作技術(shù)提高了,農(nóng)田承包方式改變了,一些家長即使想讓孩子參加勞動,也沒有多少機會了。正因為城鄉(xiāng)的大中小學生勞動經(jīng)歷太少,一些大學開設了勞動實踐課,算學分,計入學生個人成績表,這種做法很好。不能再讓我們的下一代遠離勞動,嬌生慣養(yǎng)了。
要知道,從來不讓孩子勞動,是在害處多多。首先是孩子的身體素質(zhì)令人擔憂。近年來,每個新學年開始,不管是大學還是中學,都出現(xiàn)學生因參加軍訓而暈倒甚至是死亡的事,在開學典禮中站上半個小時也堅持不住的學生更多。這與他們從來沒參加過體力勞動和積極鍛煉有很大關(guān)系。
其次,缺乏勞動的學生不僅僅體質(zhì)虛弱,而且不重視他人的勞動成果。我們都知道“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句詩,但今天的不少孩子卻體會不到這種辛苦。他們可以將這些詩背得滾瓜爛熟,但隨手就將白花花的米飯倒掉。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這米飯究竟是怎樣從秧苗一步步變成“盤中餐”的。其三,缺乏勞動還會直接影響學生的生活甚至是生存能力、合作能力。這方面的例子太多了,有很多所謂“考試尖子”上了大學或到了工作崗位后,生活不會自理,也不能與人共事。其因種種,而從未參加個體或集體勞動則是禍首之一。
有個小說叫《狼圖騰》,作家張抗抗在該小說研討會上的一席話確實用心良苦。她從小說中那頭生命力頑強的小狼,聯(lián)想到現(xiàn)在的大學生生存能力脆弱、依賴性強。話音剛落,就有一位學生提出質(zhì)疑:建議在批評“小狼”之前,先考慮一下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小狼”的這般“羊性”。
這個問題問得好,張抗抗也當即表示贊同。人們一方面痛感青年學生缺乏社會鍛煉,另一方面卻又不停地追問他們的社會實踐活動該不該、值不值,如果因為不該、不值就廢止,那么他們身上的“羊性”怎么才能變成“狼性”?至于“暑期學生工”“賣苦力”“簡單勞動”。。。的確不是科學前沿,然而的確社會實踐的前沿,這樣的鍛煉對于在校大學生而言,恐怕不是多了,而是少了。
說白了,“暑期學生工”“賣苦力”“簡單勞動”更多的表現(xiàn)為一種單純的體力勞動,特別是對新時代的大學生而言。面對“體力勞動”我們可能很小的時候就不屑于顧,我們可能有著與生俱來的“畏懼”和歷來已久的“歧視”。。。實際上,大學生利用暑期打工,反應了當代大學生更早地接觸社會,為將來的就業(yè)做好功課的積極一面,也是大學生敢于從“象牙塔”向社會邁出的勇敢一步。
一方面,他們通過暑期打工了解了社會,也了解了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另一方面,他們在勞動中更加認識自己,明確自己發(fā)展的方向;學生通過自己的勞動,嘗到工作的艱辛,鍛煉了自己的生活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身上的“羊性”少了,“狼性”多了,脆弱性少了,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多了,生命力也頑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