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聽歌神的歌

時間:2012-05-16   投稿:dkl   在線投稿:投稿

  想和你再去吹吹風/雖然已是不同時空/還是可以迎著風隨意說說心里的夢/感情浮浮沉沉世事顛顛倒倒/一顆心陰陰冷冷感動愈來愈少/繁華色彩光影誰不為它迷倒/笑眼內觀看自己感覺有些寂寥/想起你愛恨早已不再縈繞那情份還有些味道/喜怒哀樂依然圍繞能分享的人哪里去尋找/很想和你再去吹吹風去吹吹風/風會帶走一切短暫的輕松讓我們像從前一樣安安靜靜/什么都不必說你總是能懂——張學友《想和你去吹吹風》

  現在,每當聽到張學友的這首歌,我就想起微博中很熱的一個段子:小學是一個班的小學,初中是一幫人的初中,高中是一撮人的高中,大學是兩個人的大學,上班是一個人的上班。張學友在很多年前,已經用很文藝的手法把這種感覺詮釋了,喜怒哀樂依然圍繞,能分享的人哪里去尋找?

  一直都喜歡張學友的歌,我的車里總有幾張他的CD,實在悶得無聊,就打開。在下班的路上,或是無所事事的時候,開著車,堵在北京一望無際的車流中,一遍一遍的聽。

  當我聽任意一位當下的流行歌手的歌,都會引發(fā)同事中兩個極端人群的評論,喜歡的說很好很有品位,不喜歡的說聽這個很三俗不要和別人說你認識我。只有聽一位歌手不會。這個歌手就是張學友。即使對他不太感冒的人,對他的歌評價也是中性的:“聽著還不錯。”

  張學友很多經典的歌曲都不是聽一遍就能聽出好聽來的,有很多歌曲咱在專輯剛發(fā)行的時候聽都覺得不好聽,甚至覺得難聽,但是聽的次數多了,熟了旋律之后,就覺得越聽越好聽,所以有人說張學友的歌很耐聽,聽他的歌曲很容易回憶起以前的事,而且感覺他的歌曲永遠也聽不厭。

  比如《李香蘭》這首歌,愁腸百轉的旋律,如泣如訴般幽怨的歌詞,加上張學友天籟般無懈可擊的演繹,賦予了這首歌永恒的藝術魅力。這首作品已超脫了流行音樂的范疇,進入了所謂“藝術”的層次。

  還有《愛是永恒》,每次欣賞這首作品心中總會涌起無限的感慨與感動--歌中那種超越一切的愛情,現實正是很多人在尋找的。相信如歌中所唱,“有著我便有著你,千個萬個世紀,絕未離棄,愛是永恒當所愛是你”。真愛真的存于世間,聽完這首歌,很多人應該又相信愛情了吧?

  其實在小學的時候,已經對這張面孔非常熟悉,那個時候,每年臨近春節(jié),在學校門口的賣年畫的地攤上都會夾雜一些流行歌手的畫。我曾經買過一張那個時候還很青澀的四大天王的畫,貼在自己房間很久很久。在那個年輕人偶像只有四大天王的年代,身為天王中“最不帥”的一位,只在我腦海中留了一個模糊的印象。

提示:試試"← →"鍵可實現快速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