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短篇散文 動情二章 張曉風(2)

時間:2012-08-03   投稿:maxiaoling   在線投稿:投稿

  不能解,不可解,不必有解。

  一路走下步道,云簇霧涌之上自有麗日藍天,那藍一碧無瑕,亮潔得近乎數(shù)學——對,就是數(shù)學的殘忍無情和絕對。但我猶豫了一下,發(fā)覺自己竟喜歡這份純粹決絕,那擺脫一切拒絕一切的百分之百全然正確無誤的高高危危的藍。相較于山的歷劫成灰,天空仿佛是對聯(lián)的另一句,無形無質(zhì)無怒無嗔。

  穿過密密的箭竹林,山回路轉(zhuǎn),回頭再看,什么都不在了。想起有一次在裱畫店里看到畫家寫的兩句話:“云為山骨骼,苔是石精神。”而大屯行腳之余我所想到的卻是:“云為山綺想,苔是石留言。”至于那源源地熱,又是山的什么呢?大約可當作死火山一段亦甜蜜亦悲愴的懺情錄來看吧?

 、病∪Ч镞h的一場情奔

  湖極小,但是它自己并不知道。由于云來霧往,取名夢幻,關(guān)于這一點,它自己也一并不知。

  云經(jīng)過,失足墜入,淺淺的水位已足夠溢為盈盈眼波。陽光經(jīng)過,失足墜入,暖暖的火種也剛好點燃顧盼的神采。月色經(jīng)過,山風經(jīng)過,唯候鳥經(jīng)過徘徊佇足之余竟在河中留下三千公里外的孢囊,這是后話,此處且按下不表。

  有人說日據(jù)時代舊名鴨池的就是它,有人說不然。有當?shù)鼐用裾f小時候在此看到滿池野鴨。有人說今天雖不見水鳥,但仍拾到鳥羽,可見千萬年來追逐陽光的候鳥仍然深深眷愛這條南巡的舊時路,有人在附近的其他池子里發(fā)現(xiàn)五十只雁鴨,劫余重逢,真是驚喜莫名。這被相思林和坡草密密護持鐘愛的一盞清涼,卻也是使許多學者和專家訝異困惑而不甚了然的小小謎團。我喜歡在眾說紛紜之際小湖自己那分置身事外的閑定。

  湖上遍生針蘭,一一直立,池面因而好看得有如翠綾制成的針插。但湖中的驚人情節(jié)卻在水韭,水韭是水生蕨類,整場回腸蕩氣的生生死死全在湖面下悄然無息的進行。有學者認為它來自中國東北,由于做了候鳥兔費的搭乘客,一路旅行三千公里,托生到這遙遠的他鄉(xiāng)。想它不費一文,不功一趾,卻乘上豐美充實的冬羽,在屬于鳥類的旅游季出發(fā),一路上穿虹貫日,又哪知冥冥中注定要落在此山此湖,成為水韭世界里立足點最南的一族。如果說流浪,誰也沒本事把流浪故事編制得如此蕭灑華麗。如果說情奔,誰也沒有機會遠走得如此徹底。但這善于流浪和沖激的生命卻也同樣善于扎根收斂。植物系的教授鉆井四公尺,湖底的淤泥里仍有水韭的遺跡。湖底顯然另有一層屬于水韭的“古代文明”,推算起來,這一族的迂移也有若干萬年了。水韭被寫成了碩士論文,然后又被寫成博士論文——然而則沒有人知道,在哪一年秋天,在哪一只泛彩的羽翼中夾帶了那偷渡的情奔少年,從此落地繁殖,迂都立國。

提示:試試"← →"鍵可實現(xiàn)快速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