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陶淵明的文章 人生的愛好者:陶淵明 林語堂
所以,我們知道如果我們把積極的和消極的人生觀念適當?shù)鼗旌掀饋恚覀兡軌虻玫揭环N和諧的中庸哲學,介于動作與不動作之間;介于塵世徒然的匆忙與完全逃避人生責任之間;在世界上的一切哲學之中,這一種可說是人類生活上最健全最美滿的理想了。還有一點更加重要,就是這兩種不同的觀念的混合,產生了一種和諧的人格,這種和諧的人格便是一切文化和教育的公認目的。我們在這種和諧的人格中,看見一種生的歡快和愛好,這是值得注意的。
要我描寫這種人生的愛好的性質是很困難的,用一個譬喻來說明或敘述一位人生的愛好者的真事跡,是比較容易的。陶淵明,這位中國最偉大的詩人和中國文化上最和諧的產物,很自然地浮上我的心頭。當我說陶淵明是中國整個文學傳統(tǒng)上最和諧、最完美的人物時,一定沒有一個中國人會反對我的話的。他不曾做過大官,沒有權力和外表的成就,除一部薄薄的詩集和三四篇散文之外,也不曾留給我們什么文學遺產,可是他至今日依然是一堆照徹古今的烽火。在那些較渺小的詩人和作家的心目中,他永遠是最高人格的象征。他的生活是簡樸的,風格也是簡樸的,這種簡樸的特質是令人敬畏的,是會使那些較聰明、較熟悉世故的人自慚形穢的。他今日是人生的真愛好者的模范,因為他心中反抗塵世欲望的念頭,并沒有驅使他去做一個徹底的遁世者,反而使他的感官的生活調和起來。文學的浪漫主義,與道家的閑散生活和反抗儒家的教義,已經在中國活動了兩百多年,而和前世紀的儒家哲學合并起來,造成這么一種和諧的人格。在陶淵明的身上,我們看見那種積極的人生觀已經喪失其愚蠢的滿足,而那種玩世的哲學也已經喪失其尖刻的叛逆性(我們在托洛的身上還可以看見這么一種特質——這是一個不朽的標志),而人類的智慧第一次在寬容的、嘲弄的精神中達到成熟期了。
在我的心目中,陶淵明代表中國文化的一種奇怪的特質,這種特質就是肉的專一和靈的傲慢的奇怪混合,就是不流于靈欲的精神生活和不流于肉欲的物質生活的奇怪混合。在這種混合中,感官和心靈是和諧相處的。因為理想的哲學家能夠了解女人的嫵媚而不流于粗鄙,能夠酷愛人生而不過度,能夠看見塵世的成功和失敗的空虛,能夠站在超越人生和脫離人生的地位,而不敵視人生。因為陶淵明已經達到了那種心靈發(fā)展的真正和諧的境地,所以我們看不見一絲一毫的內心沖突,所以他的生活會像他的詩那么自然,那么不費力。
陶淵明生于第四世紀的末葉,是一位著名學者和官吏的曾孫;這位著名的學者和官吏在州無事,輒朝運百甓于齋外,暮運于齋內。陶淵明少時,以家貧親老,起為州祭酒,可是不久便辭職,過著耕田的生活,因此患了一種疾病。有一天,他對親朋們說:“聊欲弦歌以為三徑之資,可乎?”有一個朋友聽見這句話,便給他做彭澤令。他因為很喜歡喝酒,所以命令縣公田都種秫谷,后來他的妻子固請種粳,才使一頃五十畝種秫,五十畝種粳。有一次,郡遣督郵至,縣吏說他應該束帶見督郵,陶淵明嘆曰:“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于是他便辭職,寫了《歸去來兮辭》這首名賦。從此以后,他就過著農夫的生活,有幾次人家請他做官,他都拒絕了。他自己很窮,和窮人一起過活;他在給他兒子的一封信里,曾悲嘆他們衣冠不整,而且做著平常工人的工作?墒撬幸淮卧惨粋農家的孩子到他的兒子的地方去,幫他們挑水取柴;他在給兒子的信里說:“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