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取消快遞員底薪 新規(guī)定被指變相裁員
原標題:京東取消快遞員底薪:下調公積金比例 攬收加入績效
四海網訊 2018年對京東和劉強東是艱難的一年。但塵埃落定后,今年劉強東開始對京東的人事大調整,局面又變得緊張。
京東一方面高調表示2019年將擴招15000人,1300名應屆生將入職;一方面稱將淘汰10%的副總裁級別以上的高管,兩個月內3名CXO級別高管宣布因“個人和家庭原因”離開。
而這一次輪到京東物流下數(shù)以萬計的普通快遞員,此時他們正面臨艱難的選擇。
取消底薪和下調公積金
攬收加入績效考核
日前,有網友爆料稱,京東將取消旗下快遞員的底薪,另外將增加快遞收件任務,攬件將計入績效,直接影響工資收入。
也就是說快遞員的收入以后全憑績效了。
隨后,對快遞員的“打擊”又接踵而來。另有網友爆料,京東還將降低快遞員的公積金系數(shù),從12%降到7%,下調了5%。
而取消底薪和下調公積金,以及增加收件任務勢必會對快遞員的收入產生影響,極大可能會降低快遞員的收入。
因此這被部分人認為是京東裁員的“手段”,有員工表示已經考慮離職。
對此,三言財經采訪了北京不同片區(qū)的幾位京東快遞員,驗證與以上爆料一致,并獲知了更多的細節(jié)。
幾位快遞員均表示取消底薪和下調公積金的情況屬實,并且與公司簽訂了相關文件,也增加了攬收工作,并納入績效。
具體來說,從6月份開始,6月之前入職的快遞員,取消底薪,公積金從12%降到7%;6月以后入職的快遞員,統(tǒng)一沒有底薪沒有公積金。
據了解,北京最低的公積金系數(shù)是5%,所以7%仍在合理范圍。但如果是與公司簽訂的是勞務合同而非勞動合同,公司就可以不繳納公積金。
此外,有老員工表示新員工入職后或將和第三方公司簽訂合同,不再直接與京東簽合同。
有員工補充指出,京東從開業(yè)開始,快遞員的快遞車及電池,都是自己出錢買,京東統(tǒng)一定制的,公司不管吃不管住。
但是具體的攬收數(shù)量,幾位員工并未具體透露,僅表示完成有一定難度。
對此,三言財經向京東方面求證,對方未回應。
對大多數(shù)京東快遞員來說,他們似乎在經歷一場磨難,不同于被動派件,收件相比就比較看“運氣”和營銷推廣能力了。
降薪和強化攬收意義何在
京東發(fā)力C端
據網友爆料,為了應對新增的攬件績效考核,有部分快遞員開始使用“技巧”,采用自己寄件到付,然后拒收以完成攬件量。
從采訪中,有員工也表示確實很難完成,一系列的政策的變化會使收入減少,但具體的金額和比例對方并未透露。
據了解,快遞員的底薪一般在1500—2000左右,在月薪中最少占到15%-20%,取消后對總收入影響也不小。
收入減少勢必會造成部分員工的流失,相信劉強東和京東也都了解,那么京東這么做的邏輯是什么呢?
尤其是上個月,京東官方剛否認大量裁員的傳言,并在回應中明確指出2019年將擴招15000人,其中京東物流人員約10000人。這似乎與上述的舉措無法對應。
事實上,兩者并不矛盾,反而正是因果互對。
眾所周知,京東素來以派件迅速出名,但是物流C端市場卻不是京東主要戰(zhàn)場,它一直是在為自家的電商平臺服務,對C端用戶的服務也僅限于京東商城退換貨。
而C端市場有著巨大的盈利潛力,數(shù)據顯示,2018年單位與居民物品物流總額同比增長22.8%,比社會物流總額增速高出16.4個百分點。在網絡零售領域,受電商消費快速增長拉動,全國快遞業(yè)務量實現(xiàn)507.1億件,同比增長26.6%。
也是從2018年開始,京東物流開始增加攬件業(yè)務,發(fā)力C端業(yè)務,越來越像一家快遞公司了。
去年京東快遞的小程序在微信端上線,開放個人攬收業(yè)務,用戶可通過小程序或者APP下單,京東小哥最快兩小時上門取件。
京東物流向C端延伸能夠直接增加新的盈利點,充分發(fā)揮其獨角獸的能力。
由此看來,擴招10000人在情理之中,而且京東對于新政策造成的人員流失的應該早有估計。
就如這位網友所說,新政策像是對現(xiàn)有快遞員的考驗,能夠適應京東物流的轉型則留,不能就要被淘汰。
京東要變,而似乎必須有人為此“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