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網首頁
當前位置:四海網 > 生活百科

千燈古鎮(zhèn)旅游攻略 千燈古鎮(zhèn)有什么好玩的

2018-10-15 16:49:15來源:四海網綜合

QQ��ͼ20181015165142.jpg

  延福禪寺

  梁天監(jiān)二年由千燈鎮(zhèn)人王束舍宅捐建,取名延福禪寺。吳越天福二年(937年)敕賜“波若寺”,宋大中祥符元年復名為延福禪寺。曾做過縣主簿的王玨,舍宅擴建寺院,該佛寺規(guī)模宏偉,江南民眾前來朝拜。元末寺毀。明洪武年間(1368-1398)又重建起。萬歷年間(1573-1619),寺僧瞻月重修法堂、山門。明末寺毀,清寺僧大野密音重建佛殿、經閣。清同治年間,清軍與太平軍作戰(zhàn)時,該寺毀于戰(zhàn)火,僅存后房數(shù)間及和尚數(shù)名。解放后和尚轉業(yè),后房移屬醫(yī)院。

  2003年,重修恢復原貌。

  余氏典當

  余氏典當是始建于明末清初徽商余氏的老宅,千燈人稱它為“典當里”。據載,余氏的祖先余愛山于明代萬歷年間自安徽休寧縣遷來昆山千墩吳家橋開店經商,收入頗豐。

  “余氏典當”是由余愛山的第二代傳人余尚德于清順治年間在千燈鎮(zhèn)上營建的徽派建筑群。余宅朝東落西,雙排兩行,建時沿河自東(過街)向西共有7進,現(xiàn)存五進。第一進東為店鋪,四開間門面,經營茶雜山貨;第一進西四開間為典當鋪;第二進是明廳“立三堂”;第三進為大堂樓,走馬樓為住宅;第四進為小堂樓。第五進為當庫。整個建筑群有一明代大廳、五小廳、六幢樓、雙備弄,前后左右構成“亞”字形“走馬樓”,大小房屋120多間,千燈人稱它“迷樓”。典當三面有高墻,可確保財產安全;后面是“更樓”,可為全鎮(zhèn)防盜、防火打“五更”,具有警示功能。

  顧炎武故居

  顧炎武故居占地60畝,建筑面積5450平方米。故居為整個宅第主體,朝東落西,為五進古香古色的明清建筑。自東而西依次為水墻門、門廳、清廳(轎廳)、明廳(正廳、楠木廳)、住宅樓,北側有背弄連接灶房、讀書樓和后花園。

  1956年,顧炎武墓及祠堂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顧炎武故居被昆山市委、蘇州市委宣傳部命名為“昆山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蘇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 聲明:本文由四海網用戶sh123原創(chuàng)/整理/投稿本文,生活百科欄目刊載此文僅為傳遞更多信息,幫助用戶獲取更多知識之目的,內容僅供參考學習,部分文圖內容可能未經嚴格審查,歡迎批評指正。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