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網首頁
當前位置:四海網 > 生活百科

改革開放四十年人民生活有何變化?從飲食看改革開放四十年變化

2018-12-27 09:12:11來源:四海網綜合

   時光飛逝,時代發(fā)展飛快,今年我們迎來了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在這四十年里,中國人們頑強奮斗,積極進取,使中國在方方面面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是黨和國家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廣大群眾辛勤汗水的結晶。在這歡慶改革開放四十年之際,小編來帶大家看看改革開放的具體變化。都說民以食為天,從飲食方面來看改革開放四十年的變化最合適不過。

timg (5).jpg

  改革開放40年來,祖國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群眾生活越來越好,幸福感、獲得感不斷的增強,“衣食住行”發(fā)了質的飛躍。要說改革開放取得的成果,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在此說說本人所感受到的飲食變化。

  記得小時候能吃飽飯就不錯了,早上是稀飯,中午是干飯,晚上飯里面加上青菜,半飯半菜。菜簡單的很,早上霉豆腐,中午青菜蘿卜,晚上還是青菜蘿卜,因為每人每月只有三兩油配給,炒青菜蘿卜只有點油星,吃起來有點澀。說到吃肉非常可憐,城市居民一個月供應半斤肉,半個月也難吃上一次,為了肚里多增加點油水,肥肉成了搶手貨,買豬肉時都巴不得多一些肥的。改革開放前能吃上一頓飽肉算是一大幸事,小孩們都巴不得過年,美美的吃上幾餐肉,解解饞。

  在過去的年代,物質非常匱乏,買布做衣服要布票,買米要糧票,買肉要肉票,即使是買豆腐也要豆腐票,沒有票,要到飲食店吃餐飯不行,即使是吃根油條也不行。而且糧票還分地方糧票和全國糧票,到了外省沒有全國糧票,想吃餐飯也難。

  改革開放后,隨著土地承包責任制的推行,調動了農民種田的積極性,糧食產量逐漸提高,糧食多了,養(yǎng)雞養(yǎng)鴨養(yǎng)豬的飼料也多,雖說改革開放后一段時間還實行糧票制,但是市場已經放開,議價米,議價肉有錢就可以買到,人們餐桌也開始豐富起來,隔幾天可以吃上一頓肉,上餐館吃飯也不用糧票,再到后來糧票取消,用了幾十年的糧油供應證成了收藏品。糧票放開,布票放開,肉票放開…….,計劃經濟向市場計劃轉變,隨行就市,農副產品越來越豐富。

* 聲明:本文由四海網用戶zhaoying原創(chuàng)/整理/投稿本文,生活百科欄目刊載此文僅為傳遞更多信息,幫助用戶獲取更多知識之目的,內容僅供參考學習,部分文圖內容可能未經嚴格審查,歡迎批評指正。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