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替學生上課月入千元!“替課”中介抽成近一半
替課催生中介 一單抽成一半
替課群里還藏有“中介”。中介假裝學生入群,四處攬活,再按照“顧客”的具體要求和規(guī)定派人,按次抽取傭金。
陳鑫告訴記者,剛做替課時他曾經(jīng)被利用,為中介賺錢。他稱,中介在替課群里假裝學生,尋找可以替課的人。“中介很黑,只給行價的一半”,陳鑫說,他低價替過兩次課之后,才知道找到需要替課的學生本人,才能保證不被賺取差價。
網(wǎng)友“泡泡”就是一名替課中介,她自稱“人脈廣”,手下有十多個替課者,可以找到各種各樣的人來替課。從年齡到膚色,甚至戴不戴眼鏡,泡泡稱,都能找到符合標準的人。她稱,自己有正常工作,業(yè)余時間替課和分配任務。每單替課的生意,她抽成20元到50元不等。如果替考則抽成更多。
替考替課行為失信 高校應從重從嚴處理
在走訪中,北京建筑大學一名公共課老師告訴記者,對于學生找替課的情況他有所耳聞,但他相信這樣做的學生屬于少數(shù)。“大部分學生都是守規(guī)矩的”。他稱,大課都有上百人來聽,學生的名字和樣子,的確有對不上的情況。對于找人替課,該名老師稱,一旦發(fā)現(xiàn)學生這種欺騙自己,欺騙老師的行為,肯定會嚴肅處理。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對此表示,替課是一種學生失信的體現(xiàn)。他稱,為防止學生逃課,一些高校除課上點名外也采取了很多辦法。像打卡上課、指紋簽到等。甚至有學校老師每節(jié)課后,拍攝教室同學合影,作為“”。
“大學生不愿自己上課,找人替課,甚至花錢找人替課,這是一種喪失誠信的行為。”儲朝暉說,上學的目的就是學習知識,但在這個過程中卻想方設法進行逃課,是一種很不負責任的行為。
同時,他認為,學校和老師也要增加課堂的吸引力,增加課程多樣性,讓學生愛上上課,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北京市康普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吳立宏對此表示,目前法律懲戒的主要是替考國家級考試的行為,比如替考成人考試、職稱考試、高考等。校內(nèi)替考,雖然不違法,但也涉嫌違規(guī)。根據(jù)大部分高校的規(guī)定,情節(jié)嚴重的可能會被開除學籍。
吳立宏表示,高校應該加強對替課替考的監(jiān)管工作,建立起嚴格的教學和考試機制。同時,高校應提升教學管理水平,尤其將學生的誠信教育作為重要內(nèi)容。對于替課替考等違反校規(guī)的行為,學校要從重從嚴處理,進行相應處罰。
同時,他建議高校提高任課老師的責任感,如果發(fā)現(xiàn)學生出現(xiàn)替課替考情況,對監(jiān)考和科任老師也進行責任追究,以嚴肅學校的校紀校規(guī)。
吳立宏提醒學生,應充分認識到替考作弊行為的危害性,遵紀守法,誠信考試,不要拿前途開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