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國徽亮相天安門 木質結構制作使用期至少可達50年以上
10月3日,天安門城樓正式恢復開放,記者了解到,一枚重新復制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日前已懸掛在天安門城樓上。
據悉,這枚采用木質結構制作的新國徽,是1950年至今城樓上經過三次更換后懸掛的第四枚國徽,不僅工藝精湛,高度和寬度的尺寸精確到了毫米,而且使用期至少可達50年以上。
據介紹,從實地勘查、論證,到復制第四枚國徽的選材、制作,都是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法》的相關規(guī)定,歷經3個多月,于6月13日夜順利更換完成,與修繕一新的天安門城樓一同展示在世人面前。
專家建議復制更換新國徽
據工作人員回憶,去年開始修繕天安門城樓時,天安門地區(qū)管委會對懸掛了近50年的國徽進行了檢查,發(fā)現有多處開裂、剝落等現象。經古建專家和相關部門實地踏勘確認,1970年天安門城樓大修后懸掛的這枚木制國徽,歷時49年的風吹日曬,開始自然風化,已不宜繼續(xù)懸掛。
那么,到底是修復,還是重新復制一枚新國徽呢?
相關的專家進行反復論證后認為,對原有國徽進行修復,不但難度較大,而且存在油漆色差問題。數年后,仍會出現起皮開裂,將影響城樓的整體景觀效果。因此,建議與此次城樓整體修繕同步,對城樓上的原有國徽采用原規(guī)格、原尺寸、原樣式復制更換。
參與新國徽選材制作的工作人員介紹,復制前考慮過應用鋁材、合金甚至航空材料等新材質,但經過多處實地調研發(fā)現,金屬材質國徽在夜景照明開啟后,反光明顯,影響整體觀感,且與天安門古建的特性不協(xié)調,同時金屬材質會對城樓本體已完成的防雷體系存在擾動。
由此,決定繼續(xù)采用木質結構。
新國徽使用期可達50年以上
工作人員介紹,木質結構的新國徽由龍骨、浮雕和背板組成,分別選用優(yōu)質的松木,適于雕刻的橡木和全實木材料。
從今年3月份開始,經過初選和專家二次遴選,篩出紋路美觀、質地堅實的優(yōu)質松木,先進行烘干、防腐、防蟲、木材表面碳化等處理,再采用數控技術機械雕刻加工,最后對國徽中的細節(jié)進行人工雕刻和打磨。這樣,新國徽耐久年限超過原有國徽,使用期至少可以達到50年以上。
10月3日一大早,天安門廣場上的游人已經比肩接踵。
此外,采用傳統(tǒng)工藝上色的國徽紅和國徽黃,讓新國徽色彩鮮艷,不易褪色。
工作人員介紹,因建筑的限制,城樓上國徽的高度是固定的,尺寸大一點安裝不上,小一點則氣勢不足。此次,經過精準測量后,新國徽的高度確定為2.67米,按規(guī)定比例寬度確定為2.48米,高、寬的尺寸精確到了毫米,實現了原規(guī)格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