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的由來與習俗 二十四節(jié)氣立冬的來歷及故事
2019-10-09 10:46:05來源:四海網綜合
霜降已過,吹來寒意的涼風預示著冬天來了。二十四節(jié)氣之立冬是冬天的第一個節(jié)氣,本該是枝繁葉茂的樹木,卻是孤零零的搖晃著老樹干,地上落滿了枯黃的樹葉。步入冬季,立冬的日光格外嬌顯明媚,柔和可人的立冬是怎么來的呢?在這個初冬時節(jié),人們都有哪些習俗活動呢?
二十四節(jié)氣之立冬的由來及習俗
立冬由來
春秋時期,人們用土圭(立桿測影)測量日影長短。日影最長、太陽移到最南端一天,定做冬至。
我國古代將立冬分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為蜃。”此節(jié)氣水已經能結成冰;土地也開始凍結;三候“雉入大水為蜃”中的雉即指野雞一類的大鳥,蜃為大蛤,立冬后,野雞一類的大鳥便不多見了,而海邊卻可以看到外殼與野雞的線條及顏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認為雉到立冬后便變成大蛤了。
對“立冬”的理解,我們還不能僅僅停留在冬天開始的意思上。追根溯源,古人對“立”的理解與現(xiàn)代人一樣,是建立、開始的意思。但“冬”字就不那么簡單了,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對“冬”的解釋是:“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意思是說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完整地說,立冬是表示冬季開始,萬物收藏,規(guī)避寒冷的意思。
* 聲明:本文由四海網用戶yanfang原創(chuàng)/整理/投稿本文,生活百科欄目刊載此文僅為傳遞更多信息,幫助用戶獲取更多知識之目的,內容僅供參考學習,部分文圖內容可能未經嚴格審查,歡迎批評指正。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