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高祖劉邦的老婆生平簡介(2)

時間:2013-06-27 09:05:27   投稿:laodong   在線投稿:投稿

  在漢惠帝死后而又無子的情況下,呂后并沒有讓劉邦其他的五個兒子當(dāng)皇帝,而是自己稱制,從漢惠帝和宮女的六個兒子中選出來做傀皇帝,在選傀儡皇帝之前還做了一件殘忍的事就是殺母存子,她把那六個宮女全部殺害了,然后把六個孩子交予張皇后教育。

  呂后立的第一個是前少帝,然后自己掌握大權(quán),但孩子漸漸長大一些知道自己的母親是被呂后殺害的,口出長大要殺呂氏,讓呂后知道后,就把前少帝想囚禁戚夫人一樣囚禁起來,向外宣稱前少帝有病不能上朝,然后又讓后少帝做皇帝。她就這樣稱制八年。

  那么呂后為什么不直接自己稱帝呢?原因有二,第一是劉邦曾經(jīng)有個白馬盟誓說非劉氏不得稱王,二是呂后迫于當(dāng)然朝中還有許多和劉邦打天下的大臣,便不敢自己稱帝。

  雖沒有自己稱帝,卻放開手腳一下子就封了很多王,封了很多侯,呂家的人封的差不多了,只要不是傻子,都封為王。呂后的分封畢竟和漢初劉邦定的國策是相矛盾的,也得罪了漢初的一批功臣元老。所以,在呂后八年的時候,呂后是稱制八年,呂后八年的時候,據(jù)說有一次她外出,忽然看到一條狗,咬了她的腋下一下,咬沒咬,也不知道。好像看到一條狗,結(jié)果回來以后,呂后就說她說一定是劉如意的鬼魂在作祟。后來呢,呂后就很快也就死了。她死了以后,反呂的勢力很快就結(jié)成聯(lián)盟,就把呂氏家族的人都消滅了,結(jié)束了漢初歷史上具有風(fēng)云突變的這樣一幕。 ,

  3呂后:功過是非

  高祖十二年,劉邦征討黥布時再次受了箭傷。未回到長安已經(jīng)病勢沉重,呂后派人找來良醫(yī),打算為劉邦治療箭傷。醫(yī)生進來后,劉邦詢問了自己的病情,醫(yī)生說,可以治療。劉邦罵道:我以一個布衣百姓之身,手提三尺劍奪取天下,這就是天命啊!今天即使讓扁鵲來給我治病,又有何用?于是,他拒絕治療,賞了醫(yī)生一筆錢,打發(fā)醫(yī)生回去了。

  其實,劉邦已預(yù)感到自己的大限將至。

  呂后看到劉邦病成這個樣子,而且拒絕治療,這在劉邦一生中是從來沒有過的。于是,呂后也預(yù)感到劉邦將不久于人世,她急忙向劉邦詢問:陛下百年之后,如果蕭相國病故,誰可以替代他?劉邦說:曹參可以。呂后又問:曹參之后呢?劉邦回答:王陵可以。但是,王陵這個人稍有點粗直,認死理。陳平可以協(xié)助他。陳平知謀有余,然而難以獨擔(dān)大任。周勃沉著厚道,不善花言巧語,可以讓他擔(dān)任太尉。呂后再問下面的繼承人,劉邦說:這以后的事也不用你知道了。呂后有私心,而且有時私心極重;但是她沒有篡奪劉姓江山的野心。她關(guān)心并任用劉邦選定的相國人選,證明她沒有篡奪劉姓江山的野心。同時,也說明呂后此時關(guān)心政局的穩(wěn)定。

  除了重用劉邦遺言認可的丞相外,呂后在政治上還有什么作為呢?一個就是廢除苛法,其次是除妖言令,這是她對社會的貢獻。但呂后的民間形象如此惡劣,是為什么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牝雞司晨;人性缺失;談?wù)D戚姬等。

  呂后作為中國兩千多年封建歷史上的第一位女主,她為鞏固西漢政權(quán),發(fā)展?jié)h初經(jīng)濟,廢除秦朝苛法,作出了一定的貢獻,值得肯定。但是,她的兇殘、暴虐,留下了千古罵名,也同樣值得人們深思。

  4.歷代評論呂后的詩詞或文章

  抱歉歷史上直接評論呂后的詩詞鳳毛麟角,只找到幾個側(cè)面描寫呂后的,文章則多為原創(chuàng),就不給你貼了

  戚夫人《舂歌》賞析

  子為王, 母為虜。 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為伍。 相離三千里,當(dāng)誰使告女?

  當(dāng)劉邦在沛宮擊筑高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之時,就已隱隱透露對漢家天下前途的擔(dān)憂。但他畢竟沒能料到:這隱憂在他駕崩不過數(shù)月就出現(xiàn)了,而且是以駭人聽聞的囚戮戚夫人、毒殺趙王如意的后宮相殘拉開序幕的.戚夫人的《舂歌》,正產(chǎn)生于這一非常時期。

  “子為王,母為虜”!遏└琛愤@兩句平平的開頭,實包含了呂后與戚夫人之間一場驚心動魄的明爭暗斗。作為劉邦的寵姬,戚夫人也曾有過一段曇花一現(xiàn)式的體面和風(fēng)光:她在劉邦稱王漢中以后,常侍左右、深得“愛幸”,竟使“為人剛毅,佐高帝定天下”的原配呂后,也因此日見冷落和疏遠;她的兒子趙王如意,因為頗有乃父“無賴”之性,不像呂后之子劉盈(后為惠帝)那般“仁弱”,更被劉邦贊為“類我”,幾乎取代劉盈立為太子。因為有這樣一段關(guān)涉帝位的爭斗,呂后早就恨透了戚夫人。一當(dāng)劉邦駕崩,呂后立即下令,將戚夫人囚禁“永巷”(別宮),“髡鉗(剃去頭發(fā)、頸戴鐵圈),衣赭衣(罪犯所穿赤褐色衣服)”,罰她操杵舂作。戚夫人貴為高帝之妃、趙王之母,旦暮之間便成了呂后的階下之囚,反映了漢廷后宮突起的風(fēng)波何其險惡!《舂歌》開頭兩句,正以戚夫人母子地位的鮮明對比,唱出了這位貴夫人身陷“永巷”的怨憤和不平。

  “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為伍”則緊承起句,進一步抒寫戚夫人自朝至暮舂作不息的痛苦境遇。戚夫人當(dāng)然明白:劉邦一死,劉盈繼立為帝,身為“皇太后”的呂雉,是再也不會放過她的了。囚于“永巷”,罰以舂作,不過是為了羞辱她罷了;羞辱過后,還不要致她死命?她實在就是一位遲早待戮的死囚而已!“常與死為伍”一句,酸楚惻怛,使悲憤的唱嘆,一下化作絕望的呼號,令人不堪卒聽。

  司馬遷說:“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但對于絕望中的戚夫人來說,此刻她最放心不下的,還是兒子趙王。趙王遠在邯鄲,距長安不啻數(shù)千里。而今,他知道自己的母親已身陷囹圄嗎?他可有辦法挽救苦難中的生身之母?慘毒的呂雉又將怎樣處置他?戚夫人身在“永巷”,又能托誰向遠方的愛兒報訊,讓他預(yù)為防備而遠身避禍?這正是《舂歌》結(jié)句“相離三千里,當(dāng)誰使告女(汝)”所蘊含的復(fù)雜情思。它將戚夫人絕望中對愛兒的牽念和希冀、焦慮和擔(dān)憂,表述得多么深切!

  俗話說:“鳥之將死,其鳴也哀。”《舂歌》是戚夫人操杵舂作之時脫口而作的歌,運用的是三、五言句式的“俚歌俗曲”。歌辭樸實,明白如話,卻哀怨感憤、攝人心魄。它的動人之處,正在于這是發(fā)自后宮之爭中孤弱無依、禍殃的婦人心底的真情,不假掩飾地唱出了她操杵舂作、思遠念子的酸辛、悲苦、絕望和幽怨。因為是弱者遭禍,故最能贏得人們的同情;因為不假掩飾,語淺而情長,故最能牽動讀者的心弦。

  小編提醒:請注意查看“劉邦的老婆(2)”文章下方是否有分頁內(nèi)容。

提示:試試"← →"鍵可實現(xiàn)快速翻頁
相關(guān)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