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網首頁
當前位置:四海網 > 知識大全

九一八事變發(fā)生在哪里?九一八事變標志著什么

2019-09-17 10:16:45來源:四海網綜合

  國民府的外交

  萬寶山事件發(fā)生后,蔣介石當即指派宋子文與日本駐華公使重光葵秘密商議。隨后,他又抽調具有對日工作經驗的駐日內瓦國際聯(lián)盟代表蔣作賓出任駐日公使,想要以外交途徑來消弭東北的危機。

  東北地方當局和國民政府依據蔣介石的對日消極態(tài)度錯誤地采取了不抵抗政策,但蔣本人在事變當天并不知情,因此張學良對失土喪師應負一定的責任。據《顧維鈞回憶錄》425(也有438頁)頁記載:“委員長原已發(fā)現他的處境非常困難,早在沈陽事件之前的夏天,他就在廬山舉行擴大會議,討論當時提出的提別是少帥在東北的集團提出的對日采取強硬態(tài)度,和直接抵抗日本的侵略政策等要求,委員長是個現實主義的政治家,他覺得必須對日談判。”

  日本關東軍不到兩萬人,中國東北軍駐在東北的有16.5萬人,在關內還有近十萬人。東北軍部隊多次接受張學良不準抵抗的訓令,在日軍突然襲擊面前,除小部分自發(fā)英勇抵抗外,其余均不戰(zhàn)而退。1931年9月19日上午8時,日軍幾乎未受到抵抗便將沈陽全城占領,東北軍撤向錦州。此后,東北各地的中國軍隊或宣布“獨立”,或繼續(xù)執(zhí)行張學良的不抵抗主義,使日軍得以迅速占領遼寧、吉林、黑龍江3省大部分地區(qū)。雖有一部分東北軍加入了風起云涌的抗日義勇軍,但東北寒冷的氣候和稀少的村落,抵抗運動很難取得明顯效果。

  日本方面

  控制東北線路

  1905年,日本在日俄戰(zhàn)爭中獲勝,通過日俄講和條約,將中國旅順、大連等地的租借權和“長春-旅順”一段鐵路及附屬設施的財產權利占為己有。此后,日本創(chuàng)立“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并由關東軍負責鐵路沿線的警備。

* 聲明:本文由四海網用戶wangning原創(chuàng)/整理/投稿本文,知識大全欄目刊載此文僅為傳遞更多信息,幫助用戶獲取更多知識之目的,內容僅供參考學習,部分文圖內容可能未經嚴格審查,歡迎批評指正。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