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里的溫柔(2)

時間:2012-05-21   投稿:dkl   在線投稿:投稿

  孩子,更讓母親成長。在母親與個人之間,哪個女性不曾有過徘徊?究竟怎樣,才能愛得完美,然而又不失自我?當這樣的問題同樣地困惑龍應臺的時候,小華安給了母親最好的答案。他說:“安安很快樂呀。安安快樂,媽媽快樂。媽媽快樂,爸爸快樂。”天生的小小哲學家,童言稚語,卻如電光石火,照亮了母親的心靈。

  小華安要上小學了。而這,也正是他離開母親,邁出人生第一步的開始。“媽媽的眼睛鎖在安安身上,看著他移動,新書包上各形各色的恐龍也跟著移動。這孩子,還這么瘦,這么小,那臉上的表情,還留著那吃奶嬰兒的稚氣……安安和恐龍往前走,走著走著,就沒進了暗色的門里。

  安安沒有回頭。

  媽媽的眼睛,還兀自盯著那扇看不出有多么深邃、說不出有多么遙遠的門,看著看著,看得眼睛都模糊了。”

  讀到這里,我們的眼睛,也要模糊了。

  多年前,龍應臺曾經(jīng)發(fā)出這樣的詰問:“誰能告訴我做女性和做個人之間怎么平衡?我愛極了做母親,只要把孩子的頭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覺得幸福。可是我也是個需要極大的內(nèi)在空間的個人……女性主義者,如果你不曾體驗過生養(yǎng)的喜悅和痛苦,你究竟能告訴我些什么呢?”多年過去,龍應臺不僅成為華文界最有影響力的一支筆,也以她自己的智慧走出女性在個人事業(yè)和母親角色的沖突,而《孩子你慢慢來》也給無數(shù)讀者帶來感動和啟迪。

  喜歡龍應臺的文字,喜歡她雜文里的萬丈豪情。然而,讀了她的《孩子你慢慢來》,卻又見識了她溫柔婉約,見識了她的深情款款。作為母親的龍應臺,再一次,給了我們的心靈以安慰,以美感,以震撼。

  每一位做了母親的女人,生命都會在一瞬間,悄然發(fā)生質(zhì)的改變。如花朵般稚嫩的小生命,讓每一位歷盡劫難的母親,都開始直面生命的最初,生命的本質(zhì)。撲面而來的最素樸然而也最溫暖的親情,怎能不讓人陶醉,不讓人迷戀呢?難得的是,龍應臺能以智慧的筆觸,為我們描摹了孩子成長的點點滴滴,那些細致微小的,在外人看來不足為道的,在她那里,卻都成為了一篇篇讓人欲罷不能的小故事……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斜陽淺照的日子里。龍應臺想起了她自己的童年,想到了那個叫王愛蓮的窮苦的女孩子。那個因為貧窮而無端地遭受歧視的女孩子,受盡了無數(shù)的苦難,小小年紀就消失在人世間。多年后,在陽光普照的街頭,一個5歲的小男孩又映入了龍應臺的眼簾。她悠閑從容地看著他,看他笨拙地要把一束鮮花的蝴蝶結(jié)扎好。她說:“醫(yī)院里,醫(yī)生正在響亮的哭聲中剪斷血淋淋的臍帶;鞭炮的煙火中,年輕的男女正在做永遠的承諾;后山的相思林里,墳堆上的雜草在雨潤的土地里正一寸一寸地往上抽長……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jié)扎好,用他5歲的手指。”這世界,不缺少匆匆忙忙的腳步,不缺少欲望與掙扎,不缺少奮斗與打拼,缺少的,也許只是一份耐心,一份滿懷愛意的深情注視啊!這樣的一個龍應臺,著實讓我們感動!

提示:試試"← →"鍵可實現(xiàn)快速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