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雨中
盛夏的周末,雨又淅淅瀝瀝地下起來了,伴著一絲涼爽,撐起雨傘,在綠色的校園里漫步。假期的校園少了充滿朝氣學子們的身影,寧靜了許多,除了細細的雨絲和偶爾匆匆而過的路人似乎一切都凝固在蒼翠之中。走在路旁如新兵般排列整齊的樟樹下,傾聽樹冠承接雨滴的沙沙聲,不禁引發(fā)對雨中校園的遐思。
二十年前,在北方的那個濱海城市接到帶八一軍徽的紅色入學通知書,激動之余,注意到上面特別提醒要準備雨具和套鞋。一位在長沙當過兵的學長表示過祝賀之后,也特別關照對南方火爐的酷暑和濕冷陰雨的冬季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還囑咐要多準備兩根腰帶和幾雙襪子,腰帶是因為夏天汗水的浸泡容易斷,至于襪子則沒有提及原因。春節(jié)后登上南下的列車,跨過長江,隨著黃土地逐漸變紅,窗外的白雪化為連綿的陰雨,興奮的情緒也隨著擁擠的春運人流和陰沉的天氣低落了下來。直到經過三十多個小時的旅程,跨入那座被校友們評論為不起眼的校門,情況才有所改觀。在四系讀書的一位老鄉(xiāng),用我第一次見到的駕車者在后面的三輪接我們進入校區(qū),沿老主樓前的坡道而下,雨中路兩邊的綠色灌木和桔園,給來自萬木蕭瑟北方的我以強烈的視覺沖擊,不禁棄車在雨中漫步校園。細雨中滴著水珠的翠綠樹葉,排列整齊的紅樓和小老鄉(xiāng)的鄉(xiāng)音除去了一路的勞頓和壓抑的心情。
當然,之后一個多月的陰雨和洗過一周不干的尼龍襪子使那位兵哥學長的臨別贈言成為我腦海里永久的印記。直到大約四十天后,第一次見到長沙的太陽,穿著套鞋拄著黑布雨傘的外語老師又在課堂上說了一句名言:“春天不帶傘,雷公大的膽”。當時的學校剛從南遷的磨難中恢復,雖仍難放棄回歸哈爾濱的幻想,第一輪大規(guī)模的建設卻即將結束,南院的三、四、五系大樓已經建成,圖書館還在建設中,北院也豎立起一、六系大樓和建起來就另做它用的元件樓,其它一概為紅磚房子,F在北院教學區(qū)的位置是一排排紅磚平房,多數做教室,也有住家,那時來到學校當教師的文革后第一批碩士畢業(yè)生有幾家就蝸居其中,據說再往前十年,幾百戶教師家屬也擠住在這里。而現在的家屬區(qū)也到處都是工地,教師們滿足地住在被稱為“湖大”的“串糖葫蘆”里,新建的團干樓尚在施工,雨中走在紅泥巴路上,套鞋確實成了出門必不可少的裝備。記憶中那時長沙的雨季非常分明,秋末冬初直到來年春季雨水不斷,而夏天則是少雨燥熱,對于北方來的人,特別是當時教師中絕大多數拖家?guī)Э趶谋眹悄亲谝粋五年計劃重點建設的哈軍工宏偉校園來的人,無疑是到了蠻荒之地。可以斷定當時肯定不會有人象我這樣,有閑情逸致在雨中游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