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風(fēng)散文在線閱讀 矛盾篇(三)

一 狂喜
仰俯終宇宙,不樂復(fù)何如。
曾經(jīng)看過一部沙漠紀錄片,荒旱的沙磧上,因為一陣偶雨,遍地野花猛然爭放,錯覺里幾乎能聽到轟然一響,所有的顏色便在一剎間竄上地面,像什么壕溝里埋伏著的萬千勇士奇襲而至。
那一場爛漫真驚人,那時候,你會驚悟到原來顏色也是有欲望,有性格,甚至有語言有歡呼的!
而我自己的生命,不也是這樣一番來不及地吐艷嗎?細想起來,怎能不生大感激大歡喜,就連氣惱郁憤的時候,反身自問,也仍是自慶自喜的,一切煩惱原是從有我而來,從肉身而來,但這一個“我”、這一個“肉身”卻也來之不易啊!是神話里的山精水怪桃柳魚蛇修煉千年以待的呢!即使要修到神仙,也須先做一次人身哩!《新約》中的耶穌,其最動人處便在破體而出舍入塵寰而為人身,仿佛一位父親俯身于沙堆里,滿面黑污地去和小兒女辦家家酒。
得到這樣的肉身,是所有的動物、植物、礦物仰首以待的,天上神明俯身以就的,得到這樣清亮颯爽如黎明新拭的肉身,怎能不大喜若狂呢?
莎士比亞在《第十二夜》里有一段論愛情的話:
你要這樣想:“求愛得愛固然好,沒有求,就給你,更是寶。”
如果以之論生命,也很適用,這一番氣息命脈是我們沒有祈求就收到的天寵,這一副骨骼筋絡(luò)是不曾耕耘便有的收獲。至于可以辨云識星的明眸,可以聽雨聞風(fēng)的聰耳,可以感春知秋的慧覺,哪一樣不如同懸崖上的吊松,野谷里的幽蘭,是一項不為而有不豫而成的美麗。
這一切,竟都在我們的無知渾噩中完足了,想來怎能不頂禮動容,一心贊嘆!
肉身有它的欲苦,它會饑餓——但饑餓亦是美好的,沒有饑餓感,嬰兒會夭折,成人會消損,而且,大快朵頤的喜悅亦將失落。
肉身會疲倦困頓——但世上又豈有什么仙境比夢土更溫柔。在那里,一切的乏勞得到憩息,一切的苦煩暫且卸肩,老者又復(fù)其童顏,羸者又復(fù)其康強,卑微失意的角色,終有其可以昂首闊步的天地,原來連疲倦困頓也是可以擊節(jié)贊美的設(shè)計,可以歡忭踴頌的策劃。
肉身會死亡,今日之紅粉,竟是明日之髑髏,此刻腦中之才慧,亦無非他年縷蟻之小宴。然而,此生此世仍是可幸賀的。我甘愿做冬殘的槁木,只要曾經(jīng)是早春如詩如酒的花光,我立誓在成土成泥成塵成煙之余都要灑然一笑,因為活過了,就是一場勝利,就有資格歡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