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風散文在線閱讀 矛盾篇(三)(2)

在生命高潮的波峰,享受它。在生命低潮的波谷,忍受它。享受生命,使我感到自己的幸運,忍受生命,使我了解自己的韌度,兩者皆令我喜悅不盡。
如果我堅持生命是一場大狂喜而激怒你,請原諒我吧,我是情不自禁啊!
二 大悲
生命中之所以有其大悲,在于別離。
而其實宇宙萬象,原不知何物為“別”,“別”是由于人的多事才生出來的。萍與萍之間豈真有聚散,云與云之際也談不上分合。所以有別離者,在于人之有情,有眷戀,有其不可理喻的依依。
佛家言人生之苦,喜歡談“怨憎會”、“愛別離”,其實,尤其悲哀的應(yīng)該是后者吧?若使所愛之人能相依,則一切可憎可怨者也就可以原諒。就眾生中的我而言,如果常能與所愛之人飲一杯茶,共一盞燈,就知道小女孩在鋼琴旁,大兒子在電腦前,并且在電話的那一端有父母的晨昏,在圣誕卡的另一頭有弟弟妹妹的他鄉(xiāng)歲月,在這個城或那個城里,在山顛,在水涯,在平凡的公寓里住著我親愛的朋友們,只要他們不棄我而去,我會無限度地忍耐不堪忍耐的,我會原諒一切可憎可怨的人,我會有無限寬廣的心。
然而,所謂“怨憎會”與“愛別離”其實也可以指人際以外的環(huán)境和狀況吧?那曾與你親密相依的密實黑發(fā),終有一日要棄你而去,反是你所怨憎的白發(fā)或童禿來與你垂老的頭顱相聚啊!你所愛的頰邊的薔薇,眼中的黑晶,終將物化,我們被強迫穿上那件可怨可憎的松掛得不成款式的制服——我指的是那坍垮下來的皮膚。并且用一雙蒙朧的老花眼去看這變形的世界。告別那靈巧的敏慧的曾經(jīng)完成許多創(chuàng)造的手,去接受顫拌的不聽命的十指,整個垂老的過程豈不就是告別那一個自己曾驚喜愛賞的自己嗎?豈不就是不明不白強迫你接受一個明鏡中陌生的怨憎的與我格格不入的印象嗎?
而尤其悲傷的是告別深愛的血中的傲嘯,腦中的敏捷,以及心底的感應(yīng),反跟自己所怨憎的沉濁、麻木和遲鈍相聚了。這種不甘心的分別與無奈的相聚恐怕不下于怨偶的糾結(jié)以及情人的遠隔吧,世間之真大悲便該是這一類吧?
死是另一種告別,不僅僅是告別這世上戀棧過的目光,相依過的肩膀,愛撫過的嬰頰——死所要告別的還要更多更多,自此以后,我那不足道的對人生的感知全都不算數(shù)了,后世之人誰會來管你第一次牙牙學語說出一個完整句子所引起的驚動和興奮,誰又會在意你第一次約會前夕的竊喜,至于某個老人垂死之前跟一條狗的感情,誰又耐煩去記憶呢?每一個人自己個人驚天動地的內(nèi)在狂濤,在后人看來不過是旋生旋滅的泡沫而已;钪娜艘炎约旱默嵤掠涀∩星也灰,誰又會留意作古之人的悲歡呢?死就是一番徹底的大告別啊,跟人跟事,跟一身之內(nèi)的最親最深的記憶。宗教世界雖也淡永生和來生,但畢竟一切都告一段落,民間信仰中的來生是要先涉過忘川的,一切從此便告一了斷;浇痰奶焯糜制菦]有眼淚的地方——可是眼淚盡管苦澀,屬于眼淚的記憶卻也是我不忍相舍的啊!生命中尖銳的疼痛,最無言的蒼涼,最瘋狂的郁怒,我是一樣也舍不得忘記的啊!此外曾經(jīng)有過的勇往無悔的深情,披沙揀金的知識,以及電光石火的頓悟,當然更是棧棧不忍遽舍的!一只鷺鷥不會預(yù)知自己必死的命運,不會有晚景的自傷,更不會為自己體悟出的捉魚本領(lǐng)要與自身一同消失而悵悵,人類才是那唯一能感知“怨憎會”和“愛別離”之苦的生物啊,只因我們才有愛憎分明的知覺,才有此心歷歷的判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