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散文在線閱讀 籮筐(2)
這捕麻雀的游戲,是我幼年經(jīng)常玩的,如今在心情沉落的此刻,心中不禁一陣哀戚。我想著小小的麻雀走進籮筐的景況,只是為了啄食幾粒白米,未料竟落進一個不可超拔的生命陷阱里去,農(nóng)人何嘗不是這樣呢?他們白日里辛勤的工作,夜里還要去巡回水,有時也只是為了求取三餐的溫飽,沒想到勤奮打拼的工作,竟也走入了命運的籮筐。
籮筐是勞作的人們一件再平凡不過的用具,它是收成時一串快樂的歌聲。在收成的時節(jié),看著人人挑著空空的籮筐走過黎明的田路,當太陽斜向山邊,他們彎腰吃力的挑著飽滿的多筐,走過晚霞投照的田埂,確是一種無法言宣的美,是出自生活與勞作的美,比一切美術(shù)音樂還美。
我強看到農(nóng)人收成,挑著籮筐唱簡單的歌回家,就冥冥想起托爾斯泰的藝術(shù)論,任何偉大的作品都是蘸著血汗寫成的。如果說大地是一張攤開的稿紙,農(nóng)民正是蘸著血淚在上面寫著偉大的詩篇;播種的時候是逗點,耕耘的時候是頓號,收成的籮筐正像在詩篇的最后圈上一個飽滿的句點。人間再也沒有比這篇詩章更令人動容的作品了。
遺憾的是,農(nóng)民寫作歌頌大地的詩章時,不免有感嘆號,不免有問號,有時還有通向不可知的分號!我看過狂風下不能出海的漁民,望著籮筐出神;看過海水倒灌淹沒鹽田,在家里踢著籮筐出氣的鹽民;看過大旱時的龜裂土地,農(nóng)民挑著空的籮筐嘆息。那樣單純的情切意亂,比詩人捻斷數(shù)根須猶不能下筆還要憂心百倍;這時的農(nóng)民正是契河夫筆下沒有主題的人,失去土地的依恃,再好的農(nóng)人都變成淺薄的、渺小的、悲慘的、滑稽的、沒有明天的小人物,他不再是個大地詩人了!
由于天候的不能收成和沒有收成固是傷心的事,倘若收成過剩而必須拋棄自己的心血,更是最大的打擊。這一次我的鄉(xiāng)人因為收成過多,不得不把幾千萬公斤的香蕉毀棄,每個人的心都被抓出了幾道血痕。在地去的歲月里,他們只知道“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天理,從來沒有聽過“收成過剩”這個東西,怪不得幾位白了胡子的鄉(xiāng)人要感嘆起來:真是沒有天理呀!
當我聽到故鄉(xiāng)的香蕉因為無法產(chǎn)銷,便搭著黎明的火車轉(zhuǎn)回故鄉(xiāng),火車空洞空洞空洞的奔過田野,天空稀稀疏疏地落著小雨,戴斗笠的農(nóng)人正彎腰整理農(nóng)田,有的農(nóng)田里正在犁田,農(nóng)夫?qū)⒗缋K套在牛肩上,自己在后面推犁,犁翻出來的爛泥像春花在土地上盛開。偶爾也看到剛整理好的田地,長出青翠的芽苗,那些芽很細小只露出一絲絲芽尖,在雨中搖呀搖的,那點綠鮮明的告訴我們,在這一片灰色的大地上,有一種生機埋在最深沉的泥土里。臺灣的農(nóng)人是世界上最勤快的農(nóng)人,他們總是耕者如斯,不舍晝夜,而我們的平原也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地,永遠有新的綠芽從土里爭冒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