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喜歡的散文 平淡的境界 周國平(2)

活到今天,我覺得自己已經(jīng)基本上(不是完全)看淡了功名富貴,如果再放下那一份"語不驚 人死不休"的虛榮心,我想我一定會活得更自在,那么也許就具備了寫散文的初步條件。
二
當然,要寫好散文,不能光靠精神涵養(yǎng),文字上的功夫也是缺不了的。
散文最講究味。一個人寫散文,是因為他品嘗到了某種人生滋味,想把它說出來。散文無論 敘事、抒情、議論,或記游、寫景、詠物,目的都是說出這個味來。說不出一個味,就不配 叫散文。譬如說,游記寫得無味,就只好算導游指南。再也沒有比無味的散文和有學問的詩 更讓我厭煩的了。
平淡而要有味,這就難了。酸甜麻辣,靠的是作料。平淡之為味,是以原味取勝,前提是東 西本身要好。林語堂有一妙比:只有鮮魚才可清蒸。袁中郎云:"凡物釀之得甘,炙之得苦 ,唯淡也不可造,不可造,是文之真性靈也。"平淡是真性靈的流露,是本色的自然呈現(xiàn), 不能刻意求得。庸僧談禪,與平淡沾不上邊兒。
說到這里,似乎說的都是內(nèi)容問題,其實,文字功夫的道理已經(jīng)蘊含在其中了。
如何做到文字平淡有味呢?
第一,家無鮮魚,就不要宴客。心中無真感受,就不要作文。不要無病呻吟,不要附庸風雅 ,不要敷衍文債,不要沒話找話。尊重文字,不用文字騙人騙己,乃是學好文字功夫的第一 步。
第二,有了鮮魚,就得講究烹調(diào)了,目標只有一個,即保持原味。但怎樣才能保持原味,卻 是說不清的,要說也只能從反面來說,就是千萬不要用不必要的作料損壞了原味。作文也是 如此。林語堂說行文要"來得輕松自然,發(fā)自天籟,宛如天地間本有此一句話,只是被你說 出而已"。話說得極漂亮,可惜做起來只有會心者知道,硬學是學不來的。我們能做到的是 謹防自然的反面,即不要做作,不要著意雕琢,不要堆積辭藻,不要故弄玄虛,不要故作高 深,等等,由此也許可以逐漸接近一種自然的文風了。愛護文字,保持語言在日常生活中的 天然健康,不讓它被印刷物上的流行疾患侵染和扭曲,乃是文字上的養(yǎng)身功夫。
第三,只有一條鮮魚,就不要用它熬一大鍋湯,沖淡了原味。文字貴在凝練,不但在一篇文 章中要盡量少說和不說廢話,而且在一個句子里也要盡量少用和不用可有可無的字。文字的 平淡得力于自然質(zhì)樸,有味則得力于凝聚和簡練了。因為是原味,所以淡,因為水分少,密 度大,所以又是很濃的原味。事實上,所謂文字功夫,基本上就是一種刪除廢話廢字的功夫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談到普希金的詩作時說:"這些小詩之所以看起來好像是一氣呵成的, 正是因為普希金把它們修改得太久了的緣故。"梁實秋也是一個極知道割愛的人,所以他的 散文具有一種簡練之美。世上有一揮而就的佳作,但一定沒有未曾下過錘煉功夫的文豪。靈 感是石頭中的美,不知要鑿去多少廢料,才能最終把它捕捉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