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的經(jīng)典詩詞鑒賞7(23)

時間:2012-07-12   投稿:maxiaoling   在線投稿:投稿

  明了這一點,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在這篇表面上寫兒女悼亡之情的誅文中,要用賈誼、鯀、石崇;嵇康、呂安等這些在政治斗爭中遭禍的人物的典故。為什么這篇洋洋灑灑的長文既不為秦可卿之死而作;也不用之于祭奠金釧兒,雖然她們的死,寶玉也十分哀痛。

  (靖藏本第七十九回)。這本采從作者在小說中安排芙蓉花叢里出現(xiàn)黛玉影子、讓他們作不吉祥的對話等情節(jié)中,也可以看得十分清楚。的確,作者在藝術構思上,是想借晴雯的悲慘遭遇來襯托黛玉的不幸結局的:晴雯因大觀園內出了丑事,特別是因她與寶玉的親近關系而受誹謗,蒙冤屈,將來賈府因寶玉闖出“丑禍”而獲罪,黛玉憑著她與寶玉的特殊關系,也完全有可能蒙受某些詬辱的。“似讖成真”的《葬花吟》中“強于污淖陷渠溝”的話,怕也不是無的放矢吧。晴雯是寶玉不在時孤單地死去的,而且她的遺體據(jù)說是因為“女兒癆死的,斷不可留”,便立即火化了。黛玉也沒有能等到寶王避禍出走回來就“淚盡”了,她的詩句如“他年葬儂知是誰?”“花落人亡兩不知”,“一聲杜宇春歸盡,寂寞簾櫳空月痕”等等,也都預先透露了她“紅斷香消”時無人過問的情景。她的病和晴雯一樣,卻死在“家亡人散各奔騰”的時刻,雖未必也送入“化人廠”,但總是返柩姑蘇,埋骨“黃土垅中”,讓她“質本潔來還潔去”。“冷月葬花魂”的結局,實在也夠凄涼的了。脂評特指出誄文應對照“黛玉逝后諸文”看,可知寶玉“一別秋風又一年”后,“對境悼顰兒”時,也與此刻“汝南淚血,斑斑灑向西風;梓澤馀衷,默默訴憑冷月”的景況相似。當然,使她們同遭夭折命運的最主要的相似之處,還是誄文所說的原因:“固鬼蜮之為災,豈神靈之有妒?”在她們的不幸遭遇中,作者都寄托著自己現(xiàn)實的政治感慨。這可以說,與我們現(xiàn)在所見續(xù)書中寫黛玉之死的情節(jié)毫無共同之處。

  作者在誄文中表現(xiàn)出強烈的愛憎態(tài)度:用最美好的語言,對這個“心比天高,身為下賤,風流靈巧招人怨”的女仆加以熱情的頌贊,同時毫不掩飾自己對慣用鬼蜮伎倆陷害別人的邪惡勢力的痛恨。但是,由于作者不可能科學地來認識封建制、度的吃人本質,所以,他既不能了解那些他加以類比的統(tǒng)治階級內部斗爭中受到排擠打擊者,與一個命運悲慘的奴隸之間所存在著的階級區(qū)別,也根本無法理解邪惡勢力就產(chǎn)生于這一制度的本身;要拔除這種邪惡勢力,就必須從根本上消滅人剝削人、人壓迫人的社會制度。

提示:試試"← →"鍵可實現(xiàn)快速翻頁